家访手记:请伸出援手给这些孩子一个希望

 

2015-11-10 14:43: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近来家访不少,见识了太多太多苦难深重的家庭与无法破解的贫困难题,一边深感力量薄弱,能做的甚少,一边惊讶地发现,自己竟逐渐习惯了这样的苦难,逐渐地无力讲述悲惨的故事。其实,苦难与同情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每个人真正需要的,是希望。——题记

  刚认识杨波杨涛两兄弟的时候,还没有开学。

正在踢球的杨波。朱旭供图

正在踢球的杨波。朱旭供图

  在校足球队暑期集训的场边,我看到了杨波,一个其貌不扬的男生,一个人在场边练习开大脚。那个时候的我,对贫困的理解还处在遥远的东部,对贵州的一切都还极度地好奇。我走上前去,亲切地问:你叫啥名字?

  杨波两眼木讷,迟疑着地看着我:恩?

  热脸贴了冷屁股一样。

  后来我才知道,这小子乍一听到普通话,没反应过来。普通话这种东西,只有在课堂上,才有少数老师会讲。

  再后来,他告诉我,他还有个弟弟,也上初三;带足球队训练的田哥告诉我,杨波杨涛两兄弟家里很恼火;校办杨主任告诉我,他俩还有个姐姐,在麻江念高中,当年是他班上的第一名,家里穷,在他的建议下,没有上一中,而去了二中。

 杨波的弟弟——面带灿烂笑容的杨涛。朱旭供图

杨波的弟弟——面带灿烂笑容的杨涛。朱旭供图

  开学后不久的表彰大会上,最边上的班级,有一个叫男生,拿了一沓奖状,台上又一次念到他的名字的时候,我才记起来,杨涛,是杨波他弟。

  不久,就和这两兄弟混熟了。他们家住龙山村,就在学校山下的集镇上。每到周五下午放学后,家里远的孩子都早早踏上回家的路,杨波杨涛就和几个家离得近的孩子留在学校踢球。于是每个周五的下午,就成了我去了解他们的最好时间。

  其实踢球的时候就能看出来,杨波这孩子,简单率真,爱踢球,爱在足球上花时间,但是勇武有余,很少动脑筋;杨涛虽然技术上不如哥哥,但是在球场上却能展示出在考场上一样的头脑,更多地用智慧取胜。

  刚开始,我们踢球踢到很晚,我会问他们,你们不用急着回家吃饭吗?他们说,没事,自己回家随便做点就好了。我又好奇:家里大人呢?答:家里没大人。

  然后我才知道,他们的父亲早逝,妈妈一个人拖着残疾在广东打工,每月1000元钱的工资,要供三个孩子念书。姐姐在县城读高三,很少回家。所以周末的时候,只有兄弟两人在家。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