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纪实:谁来为西部孩子的成长引航

 

2016-05-18 11:09: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李彦龙

  这是我们(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第一次骑摩托车去家访。印象里骑摩托车走在山路上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看着路就能脑补出各种翻滚下山的场景。在学校里,政教处总是强调学生假期时禁止骑摩托车,因此在我们看来,骑摩托车走山路是件危险系数很高的事情(其实对我们来说无论什么车走山路都危险)。考虑到不给学校老师添麻烦,我们还是骑着借来的摩托车硬着头皮上路了。好在一路上青山碧水美不胜收,很大程度上舒缓了我们紧张的心情。

图为家访路上的迷人景色。朱旭 供图

图为家访路上的迷人景色。朱旭 供图

  接下来就碰到了第二个问题:认路。山路如盘龙,虽说“鼻子底下就是路”,一路打听着,听不太懂的方言混着自己的理解,仍然偶尔走错路。费劲心力,路过三个村寨,终于摸爬到了目的地。学生已在路口等了我们许久。

  这次家访的目标文,是个小小的女孩。这姑娘眼睛有神,看起来格外聪明精干,但是总微低着头眼看别处,似乎藏有不少心机。虽然学校里有校服的遮掩,但盖不住她身上小太妹的气质。据其他几位支教老师说起,她曾在课堂上对老师爆过粗口。而后来我也慢慢从班主任和其他同学那里了解到,女生之间常有的矛盾、打架斗殴,她都有参与。通过我在课堂上的观察,觉得文很聪明,但是经常心不在焉,而一旦批评她的时候,逆反心理非常重,常对老师的说教表示不屑或反抗。

  上学期期末以来,开始关注她的情况,希望能给她一些好的影响。真正对她了解多起来,是这学期的开学,因为开学后我发现,文转学了。我问起文的班主任龙老师,龙老师告诉我她因为谈恋爱,转到了邻镇的中学,并顺便对我抱怨了很多文的劣迹,说自己曾经对文很好,但文的表现越来越糟糕,在班级与学校的人际关系也非常差,龙老师表示非常失望。

  于是我通过qq给文留了言,希望再详细了解一些她的情况,约她回学校办手续时聊一聊。结果我收到的回复是:“朱老师,我想回来念书。”当我问其原因的时候,她告诉我在新学校并不适应。而事实上很明显,与男友相处不好,便有了回来的想法(事后其他同学也证明了我的判断是正确的)。途中几经波折,终于文又重新转学回来。

  到达文的家里后,文的爷爷赶紧出门迎接我们,并招呼文的奶奶烧饭。不同于普通的农村老人,文的爷爷是个很有精气神的老人,且普通话讲得很好。简单的寒暄后,我们才得知,文的爷爷是曾经龙山小学的民办教师,后来民转公,09年刚刚退休。问起家里的情况,爷爷告诉我们,文的父亲多年前醉酒后出了意外受了伤,精神变得不正常,后来母亲离家而去,文就失去了两个监护人,从此在爷爷奶奶的抚养下长大。给我们讲述这些不幸的时候,爷爷的语气异常平静。

 接受家访的学生文一个人在厨房里为我们做饭。朱旭 供图

接受家访的学生文一个人在厨房里为我们做饭。朱旭 供图

   讲起文的情况,爷爷总是很自豪:当年她上小学是时候,我教过她,她在年级里总考前两名,她和芝总是一个第一,一个第二(芝与她同村同届,现在仍是同班,成绩处于年级前列)。说完又感慨:但是现在不行咯!学习赶不上芝好了。我说:其实文很聪明的,只要努力应该是赶得上的。爷爷立马很开心地表示同意:是啊是啊!

  其实爷爷这样的表现,使我们觉得非常心酸。时代的变化与代沟的存在,使得爷爷并不能理解文在成长阶段中出现的变化。他看不到孙女在网络上发的各种“爱恨情仇”,也不知道孙女为什么学习成绩变差,只有深深的惋惜,惋惜孙女的不幸。而事实上,文的变化,只是因为在成长阶段缺少一个正向的引导。在青春期所遭遇的一切,都是我们每个人曾经遇到过的:人际交往不顺、不被他人理解、渴望得到关注等等问题的发生,使得一部分如文这样的学生寻求用一些相对特殊的方法寻找存在感。而家庭教育不足、学校老师又很难投入很大精力关注到一个学生的情况下,学生的命运便就此改变。

  其实我们身边有这样经历的朋友也有很多,他们中有的能继续学业,有的能利用身边的资源或是自己的能力做成一番事业,但这里的孩子很难——一步走错,也许他们将一辈子是农民,或是农民工。逆袭对他们来说恐怕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近日广大南京家长在呼吁教育公平——理由是江苏的考生更优秀,理应获得同等甚至更多的高等教育资源。然而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妄议公平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江苏的考生更优秀,是建立在他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前提下的,这样的教育不公平,又由谁来弥补?

  在爷爷的强留下,我们吃过午饭。饭后奶奶又去地里忙碌,我路过厨房,看见文正在洗碗收残。看起来小小的女生,做起家务来一板一眼。对很多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如果如此认真地做一次家务,会得到家长和他人的表扬,可对于文这样的孩子来说,这只是理所应当。

  离开的时候,文的爷爷坐在凳子上,手撑着头已经熟睡。显然,为了劝我们多喝几杯酒,他已经超出了日常饮酒的量。我们轻声招呼文,告诉她我们要走了,并让她在爷爷醒后与爷爷说一声。文立马跑回去喊醒了爷爷,爷爷惊醒后揉着惺忪红肿的眼睛,一直送我们到村口。也许在他看来,老师的努力与责任,是孙女未来的希望。可是,究竟应该由谁承担起引领的重任,来为文这样的孩子们一个更好的未来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 朱旭)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