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2 09:13:00 来源: 贵州日报
东西部协作,教育是关键。苏州与铜仁相距1456余公里,一个地处沿海发达地区,一个地处内陆经济欠发达地区,两地经济、教育差距都很大。
自苏铜确立结对协作关系以来,两地产生了源远的情感联结。苏州大学通过加强人才交流的方式,以输送“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为纽带,在两地搭建起东西部协作的教育桥梁,实现教育资源的双向流动,为促进苏铜两地教育协作、人才协作持续贡献力量。
2021年夏天,苏州大学第23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贵州分队的6名同学来到铜仁市松桃自治县开展为期一年的志愿服务。
一年来,这批有知识、有情怀、有活力的青年人才活跃于松桃的教育事业中,主动参与,倾情奉献,他们利用自身的新知识、新理念,为苗乡的教育注入更多的希望与动能。
跨越千里,山海情深。目前,苏州大学第23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已经结束为期一年的服务,成员们收获满满,服务工作也获得了各方肯定。他们回忆起一年支教生活的点点滴滴,思绪万千,未来将坚守职责、砥砺前行,将“惠寒”精神融入青春,继续在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勇毅前行,奉献青春力量。
苏州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杨鑫柳分享了她的支教经历和感悟。
“来这里之前我还只是个普通的学生,每天忙着上课、写论文,总觉得生活虽有规律但却显得庸常,整个人没有方向感和目标感。疫情的持续蔓延也让我逐渐意识到生命是短暂的,我想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真正喜欢的事情,所以决定中途休学来支教。”
刚到服务地的时候,这里现代化的基础设施让杨鑫柳很诧异,没有群山环绕的原始村落,只有林立的水泥建筑,许多村小逐渐被合并成中心校或迁至县城。
“我主要负责教授一年级三班语文一科兼任班主任,每天面对近五十个尚且年幼的孩子,一开始也因为没有班级管理经验吃了一些亏。来之前我一直奉行‘对每个孩子施以爱的教育’,但在一个人数众多的班级中这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开始改变策略,试图‘刚柔并济’,然而刚与柔的比重也需要不断去平衡。”
有一段时间杨鑫柳对班里的学生们要求非常严苛,写字超出田字格、上课发呆都要被他批评,但后来她开始反思自己。杨鑫柳表示,很多时候对孩子们抱有太完美的期待,不容许他们犯任何错误,但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好像也会经常犯错,上课也会走神,因为童蒙时代的自己对太多东西都怀着好奇心了,就像被扔进了万花筒一样,可以反射出好多种模样。所以一味地打压和批评反而适得其反,还是要采取一种“宜疏不宜堵”的方式进行教育。杨鑫柳开始尽量让课堂氛围变得轻松一些,同时制定适宜孩子天性和社会性的班级规章,在保护他们创造欲和好奇心的同时,鼓励他们去分享合作、怀着最大的善意与同伴们相处。
闲暇的时候,杨鑫柳总喜欢找孩子们玩,老鹰捉小鸡、跳房子、击鼓传花......虽然躯体逐渐僵硬,每次劈叉比赛都要输掉,但内心却开始无比柔软。这是一种新的生活艺术,独属于小朋友们的。“他们的天真烂漫在指引我涵养趣味,让我意识到当一个人能如此觉醒、如此专注于当下时,便能毫无疑虑地体验这个世界。”
一直觉得从偏远地区走出来的孩子有他们的独特性格,那种敢于打破常规的野性,这一点是许多城里的乖巧学生难以企及的。杨鑫柳也不希望他们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他们应当和外界产生交流碰撞,一只脚踩在大自然中、一只脚踩向社会生活。所以她喜欢领着他们看电影或动画:《夜思》《城南旧事》《桃花源记》......那一刻的体悟埋藏在这些反复念诵浏览的片段里,串联起彼此的童年。
周末休息的时候,杨鑫柳喜欢在山里没有目的地闲逛。在这里他可以窥见一个具有乡土性的基层社会,饱含一种最质朴纯粹的情谊和少数民族特有的人文气息,这些普通的老百姓也爱钱财、也爱偷懒,但同样在各自安分真切的日子里,怀有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很喜欢李叔同的《送别》,这学期也教给了他们,现在还没有想好要不要告诉他们我要走的消息,怕他们难过,更怕自己控制不住情绪。我也不知道这一年究竟能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什么,毕竟决定一个人未来的因素实在太多,我能做的就是埋下一颗种子,也许某天它会长成参天大树,也许尚未萌出就匿于荒土,而这些都在等待时间的验证。”杨鑫柳说。(记者 白春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