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山东海事职业学院西部计划志愿者于祖国热土镌刻青春答案

 

2025-11-19 14:16:00   来源: 大众网   

  七月的风,似灵动的使者,轻轻吹起离别的行囊;七月的青春,如展翅的雄鹰,毅然奔向最滚烫的远方。2025年7月,骄阳似火,山东海事职业学院的3名西部计划志愿者,怀揣着炽热的梦想与坚定的信念,背上行囊,从鸢都潍坊启程。他们宛如三颗闪耀的星辰,各自奔赴不同的方向——一人踏上新疆的土地逐梦前行,一人在青海的高原扎根奉献,一人回到山东的“北大门”“闯关”奋进。他们用脚步丈量着基层的每一寸土地,用青春热烈回应着祖国的深情召唤,让“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铮铮誓言,在广袤的祖国大地上落地生根、绽放繁花。

  新疆小伙殷成葛从“沟通障碍”到“团队骨干”他在加依勒玛乡读懂“扎根”

  “这里的蓝天比想象中更透亮,村民的笑容比哈密瓜更甜。”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哈巴河县加依勒玛乡服务的殷成葛,说起这两个月的经历,眼里闪着光。初到村里时,语言不通、外地手机号常被拒接,曾让他和村干部“卡”在联络第一关。但他没退缩:“既然来了,就要把根扎进泥土里。”跟着领导学政策、向同事讨经验,他逐渐摸透了村情;带着耐心解难题、用真诚换信任,他和团队竟拿下了退役军人职业技能比赛三等奖!“现在走在村里,大爷大妈会拉着我聊家常,孩子们追着我喊‘哥哥’——这就是基层给我的‘勋章’。”他说:“青春该有的样子,不是困在舒适圈,而是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把‘我来’变成‘我能’。”

  青海小伙秦硕桦在汛期泥水里,他读懂“到基层去”的分量

  “初到西宁的傍晚,夕阳把群山染成金色,我忽然懂了‘西部’二字的浪漫。”服务于青海大通县桥头镇政府的秦硕桦,说起这段时光,语气里满是珍视。从党政办“跑腿学规矩”,到农业农村办“啃硬骨头”——监测户识别、房屋评级、文件整理……他从核对一张表、整理一份档案开始,慢慢摸透基层工作的“门道”。最难忘的是汛期:冒雨排查危房、蹚着泥水检查排水、打着手电筒挨家提醒……鞋裤沾满泥浆,他却笑得踏实:“看到村民关紧门窗、安心睡觉的样子,就觉得再累都值。”“以前觉得‘基层’很远,现在才明白:基层是离群众最近的地方,是把‘为人民服务’写进日常的地方。”他说:“这段日子,我不仅学会了做事,更读懂了‘到基层去’四个字的分量——那是青春与土地的双向奔赴。”

  山东青年张硕从“彷徨”到“坚定”,他在鲁冀交界的小镇找到“答案”

  “报名时想着‘回家乡服务’,可真到了山东‘北大门’埕口镇,心里还是打鼓。”如今已在埕口镇政府服务两月有余的张硕,回想起最初的彷徨,语气里多了笃定。起初在党政办做文秘,文件流转“零差错”、项目申报书打磨到凌晨——他把每件小事都当作“练兵场”;一个月后调任管区,对接6个村、直面村民需求,他更体会到:“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让他骄傲的是,参与修订的“埕”心筑良缘婚恋志愿服务项目,一举拿下2025年滨州市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第一名!“青春会有迷茫,但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答案自然清晰。”他说:“两个月的打磨,让我褪去了学生的青涩,更懂得了‘担当’二字——用行动扛事,以汗水写青春。”

  三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学子的故事,是西部计划千万志愿者的缩影。他们或许会遇到语言关、水土不服,或许会在深夜加班时想念家乡,但更多时候——他们在村民的笑脸里收获温暖,在解决难题中增长本领,在基层的沃土上,让青春拔节生长。正如他们所说:“青春若遇辽阔天地,理想必撞火热热土;若你也曾迷茫,不妨到基层去,到祖国人民需要的地方去——那里,有你最该绽放的青春。”愿更多青年,以志愿之名,赴山海之约,让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永远鲜活,永远闪光!(记者 司心鹏)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