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4 11:01: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贵州志愿者”
我第一次接触西部计划时,正在读大二。那时老师正在给我们介绍西部计划项目的相关事宜。我对此产生了十足的好奇心。当我看到了一批又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奔赴西部服务基层时,我对他们从刚开始的感到好奇,到震惊,再到敬佩。看到他们在西部无私奉献青春的事迹后,一颗小小的志愿种子便在我心中开始萌芽。
从那时起,我便决定,毕业后就接过志愿服务的接力棒,“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2022年8月,我带着接力棒来到了美丽的壮乡,开启了我的志愿服务之旅。
在“破土”中转变身份角色
初入壮乡,陌生的环境与不同于家乡的风俗,让我感到了一丝怯意。因所学专业与所在服务岗位工作内容并无关联,心中的怯意又增加了几分。庆幸的是,同事间的温暖互助,领导的关心、关爱,让我渐渐融入当地,并快速成长起来。到岗后,我的首要工作是完成全乡退役军人的优待证申领。
万事开头难。刚边乡是个壮族聚居地,当地文化的差异及语言问题,对于我来说是个巨大的困难。当地大部分退役军人都是老人,他们多数不会讲普通话。在接到我的电话后,他们认为这是诈骗电话,便立即挂断,并不给我解释的机会。正当我苦思冥想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时,正好遇到隔壁办公室的同事要去“下村”,就是所谓的入户走访。我便与他一起进行入户走访,想把电话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当面与村民说清楚。
在走访过程中,我不仅收集到了优待证申领所需的各项材料,还慢慢地了解到每户退役军人的家庭情况及生活困难。从一开始的乡音不通,到最后的默契交谈,是他们给予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与鼓励。每当走访结束准备离去时,他们总会拉着我反复说“哏哎”。“哏哎”在壮语中是吃饭的意思。于我而言,在这陌生又亲切的壮乡中,一句留下吃饭是他们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也更加确定了我留在这儿为民服务的决心。
在“拔节”中锤炼过硬本领
2024年3月,我转换职责岗位,负责乡里的共青团工作。在工作中,作为智慧团建系统的管理者,我熟悉掌握系统操作,确保团员组织关系转接顺畅,同时做好团员发展、团员转接等工作。
作为青年朋友的联系者,我积极联系大学生开展“扬帆计划”、暑假“返家乡”等社会实践活动,为青年朋友提供实践平台,激发他们对家乡的情感认同,引导他们以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的号召,回到家乡,建设家乡。
在对接捐资助学公益活动中,我积极联系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困难中小学生,帮助困境学子点燃希望。在政治思想教育活动中,我紧紧依托“三会一课”“青年大学习”等平台,认真组织团员青年、致富带头人加强学习,努力提高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政治觉悟。
在“抽穗”中坚守初心使命
工作之余,我组织并参与了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秋收季节中,我同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一同深入田间地头,帮助困难退役军人抢收稻谷;民俗节日活动中,我积极组织开展旅游服务,用热情和真诚的微笑服务每一位来到刚边的游客,向他们介绍壮乡的风土人情;在森林防火工作中,我与村干部一起上山巡查,劝告农户森林防火“十不准”,共筑森林“防火墙”。
两年多的工作历练,让我从一开始的语言不通,环境不熟,到现在面对工作能够处理得游刃有余。如今,服务地也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现在,我终于明白了,一批又一批西部计划志愿者义无反顾地将青春奉献在基层的原因。因为青春的价值在于奋斗和奉献!
薪火相传,接续奋斗!我要把扎根基层奉献青春的接力棒传递到更多的青年朋友手中,让我们一起播撒志愿服务的“种子”,绽放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
作者:王林,贵州省毕节市织金县人,2024年贵州省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事迹巡回宣讲团成员,现服务于黔东南州从江县刚边壮族乡人民政府。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