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在兵团做西部计划志愿者,这感觉真棒!

 

2024-10-09 08:46: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西部志愿汇”   

  15天,1800多名战士,徒步790公里纵穿“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他们肩负国家使命,用坚定的信念诠释无畏的青春。一手拿枪、一手拿镐,他们将青春的热血播撒在天山南北,在戈壁滩上建造了一座座军垦新城。

  1954年10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宣告成立,从此拉开了新中国屯垦戍边事业的序幕。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代代兵团儿女用他们自己最美的年华浇灌了这片充满希望的绿洲。

  70年,一代又一代青年艰苦奋斗,砥砺前行。

  70年,一代又一代青年传承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70年,一代又一代青年勇往直前,开启了一个又一个的崭新篇章。如今,接力棒交到了新时代戍边人——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手中。

  西部计划实施20多年来,兵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西部计划志愿者,在基础教育、农业发展、社会治理、医疗卫生、青年工作等岗位上建功立业,从五湖四海投身兵团,用青春热血为兵团事业奠基。

  王军扬:披荆斩“棘”,将最好的年华献给戈壁滩

王军扬(右二)在讲解种植要点

  2009年,王军扬大学毕业后,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一七〇团。“我是一名兵三代,兵团精神融入我血脉中。回到兵团、扎根边疆,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是我最大的幸运。”王军扬说。

  西部计划服务期间,王军扬先后服务于农业科和林业站。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他,面对从未接触过的工作内容,选择了主动“加加担子”,参与进当年林业站最主要的一项工作——沙棘种植。

  由于当地自然环境恶劣、沙棘种植育苗技术落后,为提高沙棘种植效率和成活率、降低沙棘种植单位成本,整个盛夏,王军扬和林业站的同事们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前往数百公里外的青河县、吉木萨尔县等地,将优质的沙棘育苗枝条及时采收下来,又迅速送至团场进行繁育。

  在沙棘育苗技术突破后,王军扬又带着新技术挨家挨户走访职工群众,讲解党的富民政策,分析沙棘种植前景,推广沙棘硬枝扦插技术和新品种沙棘,最终带领团场职工完成了1.4万亩沙棘林的种植任务,沙棘苗成活率超过90%。

  为期一年的服务期满后,王军扬选择留在一七〇团工作。他利用自己所学,结合沙棘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创新。经过不断努力尝试,终于成功选育出适宜新疆荒漠戈壁种植的沙棘品种——大果沙棘深秋红,并大力推广沙棘硬枝扦插先进技术。2016年至今,一七〇团累计出圃大果沙棘深秋红苗木2700万株,沙棘种植面积达5.2万亩,成为全国面积最大的大果沙棘集中连片种植基地。

  为了打开销路,王军扬的足迹更是遍布全国各地。过程虽然坎坷,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在2019年全国沙棘研讨会上,成功与国内沙棘产业领军企业对接,打开了销路。一七〇团沙棘的优质品质开始口口相传,形成了供不应求的畅销场面。

  目前,王军扬的公司拥有沙棘地10万余亩,辐射新疆4个地州、3个师市,实现了沙棘产品市场内贸、外贸双突破,丝路沙棘已成为全球沙棘原料最大的供应商。公司在大果沙棘新品种繁育、标准化种植园建设、机械化采收等科研领域,都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扎根基层15年,一路走来虽然艰辛,但倍感幸福。”?王军扬说,他要像父辈们一样坚守奉献,在团场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用青春照亮乡村振兴路。2024年,王军扬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戚志宏:用心培育更多的“小白杨”

戚志宏(右一)在第九师白杨市职业技术学校为入职的新教师开展培训

  第九师白杨市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戚志宏多年前就萌生了支援西部发展的想法。2007年7月,她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参加西部计划,来到九师一六一团开展支教服务。

  在团场支教期间,戚志宏除了给学生们上音乐课,还经常带着他们“打卡”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了小白杨哨所,了解了歌曲《小白杨》的创作背景后,戚志宏被兵团精神深深打动。志愿服务期满后,她选择留在兵团,成为一名人民教师。

  “在兵团工作生活期间,我拜访了魏德友、梅莲等很多九师白杨市的模范人物,兵团人戍守边疆,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和深沉热爱早已化为无声的行动,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我。”戚志宏说,西部计划让她有机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历练一番,她要用心培育更多的‘小白杨’,陪他们茁壮成长,为建设祖国边疆贡献力量。

  艾乐松:用中医药架起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艾乐松正在抓药

  10年前,毕业于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艾乐松报名参加西部计划,来到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进行志愿服务,成为当地首名中医医生。服务期满后,这个山东小伙儿决定留下,一个人撑起了四十七团医院的中医科、康复科,成为远近闻名的“沙海小郎中”。

  艾乐松说:“一道命令让沙海老兵驻守一生,在这片土地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如此忠诚、如此奉献?”他决心为四十七团的老百姓做点事,就这样开始了“行医”生涯。

  四十七团医院给他一间小办公室,里面没有设备、中药房和治疗场地,看中医的人也寥寥无几,艾乐松被现实浇了一盆冷水。遇到治疗效果不明显时,他就利用业余时间翻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在网上查找相关病例资料。有时下班回到宿舍,他还在自己的胳膊、腿、背上练习针灸、拔火罐。在边干边学中,艾乐松熟悉了当地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和预防。

  2015年7月,一年的志愿服务期已满,结束服务期还是留下来?艾乐松犹豫不决。想想盼他回家的父母,又想想各族群众对他充满信任的眼神,最终他决定不走了。

  艾乐松此时又面临着新难题,许多周边的少数民族群众慕名而来,小小的办公室已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在多方支持下,四十七团医院成立中医科,还有了两张床位。艾乐松除了开药方抓药,还可以开展推拿、拔罐等业务了。

  10年间,被当地各族群众亲切地称为“沙海小郎中”的艾乐松,已成为一名在老兵精神激励下的“沙海新兵”,用中医药架起了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陈浪雪:“新农人”共筑“兴农梦”

陈浪雪在金秋助农中修剪红提

  陈浪雪带着退伍军人的干劲和饱满的热情,从湖北来到新疆西北边陲的兵团小镇。刚到服务岗位,她就积极参与第五师双河市美食评选的拍摄活动,全程撰写文案脚本和出镜拍摄,助力团场菜品“锅包虾”“生炒小公鸡”名扬师市。自此,陈浪雪开始通过短视频拍摄来宣传团场特色,结合志愿者的身份,不断开展助农赋能活动。

  今年7月,九十团知名品牌“双河蜜”西甜瓜大量上市,但销售进度缓慢。团场采取“党建+产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方式,组建“电商小分队”助力基层连队特色农产品的销售。陈浪雪积极参与,成为小分队的一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之外,她不断探索拍摄新形式,努力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推介产品,进行有效宣传。

  往往同一个画面要通过不同角度的反复拍摄,陈浪雪探索学习多种剪辑手法,及时针对问题思考解决办法,在下一次的拍摄过程中再次钻研。两个月过去,陈浪雪化身为“新农人”,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把直播变成“新农事”,通过线上直播销售“双河蜜”1500件,销往疆外22个省市,销售额达9万余元,完成“一连一品”宣传作品20多条,累计播放量达6万余次。

  周礼兵:潜心教书 用心育人

  2024年8月25日,是周礼兵支教生涯的第一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向讲台,思考着要以何种形象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他翻阅了无数网络帖子,一遍又一遍地修改课件,逐字逐句地打磨讲稿。尽管如此,当真正踏上讲台的那一刻,他仍然感到紧张,双腿甚至有些颤抖。他担心孩子们听不懂讲的知识点,担心语速太快,孩子们跟不上……

  就这样,周礼兵在激动与焦虑中度过了他的第一周。直到一个周一的早晨,一个孩子问他:“周老师,你什么时候来我们班上课呀?”另一个孩子告诉他:“周哥,周末我回家,我悄悄地给妈妈写了封信,告诉她我要成为一个不让妈妈担心的好学生。”那一刻,他感到满满的斗志和动力。在孩子们身上,他看到了变化,努力没有白费。

  在周礼兵的音乐社团课上,一个四年级的男孩在做自我介绍时说:“老师,我以后想成为一名音乐家,我的梦想是站在更大的舞台上,我想和老师一起站在更大的舞台上。”那一刻,周礼兵感受到了他们对自己的期待,对课堂的期待,也感受到了课堂对孩子们的意义,以及在这里存在的意义。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这是每一位西部计划志愿者铭记在心的座右铭。在这一段时间里,他的生活和观念正在被现实重塑,同时,他也在坚守着这份信念。

  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在兵团实施20多年来,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在兵团基层续写创业梦、奋斗梦、强国梦,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戍边人,在西部大地开启光荣与梦想的青春征程,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为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兵团实践贡献了青春力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团委、西部计划项目办供稿)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