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情怀:最美的烛光

 

2024-03-27 08:51: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云南昆明拖布卡镇的夜晚总是黑漆漆的,灯光黯淡,呈点状分布,洒落在随晚风轻摆的国旗上的轻柔月光清晰可见。此刻走过小镇的街道,耳畔回响着石砖间清脆的碰撞声和匍匐草间的虫鸣螽跃,颇有几分陶渊明笔下“而无车马喧”的诗意。

  这是我来拖布卡镇支教的第8个月,来时夏日清爽的风吹过山间,而此刻空气中氤氲着芬芳花草香。我所在的拖布卡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农村寄宿学校,也只有在这里,才能觅得些许城市夜的侧影。校园被明亮的灯光装点,从教学楼间传来学生爽朗的笑声和琅琅的读书声,打破了周遭的寂静。

  同寻常一样,我在所带的班级组织学生的晚间学习。安静的氛围突然被“啊”的一声尖叫打破,猝不及防地停电了,小镇的黑夜也连成了一片。这是我来到拖布卡支教第一次遭遇停电,我表现得比学生更加紧张。

  “老师们同学们,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校内停电,请班主任老师来总务室领取蜡烛,也请同学们不要慌乱并保持安静。”教室外的校长正竭力用扩音喇叭驱散这骤然停电导致的局促的慌乱。

  趁着去总务室取蜡烛的间隙,我问道:“同学们,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应该用它来做些什么呢?”班里一位平时寡言的孩子率先举起了手,说道:“老师,我听过这句话,我爷爷在世的时候给我讲过,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这是我支教以来从未曾见过的伤感却坚毅笃定的目光。我联想到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的字句:“他的眼睛像海水一般湛蓝,是愉快而不肯认输的。”

  点燃从总务室领来的蜡烛,烛火昏黄不定,却照亮每个孩子的脸庞。我给他们讲起了长征,讲红军翻雪山过草地的坚韧,讲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我听到隐隐的抽噎声,也看见孩子脸庞上烛光映照下碎银般的泪水。我下意识提高了自己的声量:“孩子们,有机会的话,一定要去树桔红军渡长征纪念馆踏寻先烈的长征足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蜡烛渐趋燃尽,借着最后的淡淡烛光,我在黑板上写下丽江华坪女中的高考誓词:“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蜡烛燃烧滴下的蜡封存起星夜的美好记忆,在蜡烛燃尽的一刻,电来了。(南京林业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徐玉馨)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