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随笔:和高三学生同进退

 

2024-01-11 09:12: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一个高三学生对我说:‘你永远都是我见过最理解人、讲课最牛的研究生老师,即使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你永远都是在我快放弃的时候、所有老师都觉得我不行的时候,给我希望和鼓励,让我迈出这一步的人。我确实学知识很慢,但是我一直都在努力,反正挺感谢你的。’他是我带的文科班的学生,真的让我挺感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24届研支团成员张人文

  疫情之下新疆支教之行

  2022年7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远赴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进行支教活动。研支团初来新疆,正好是当地新冠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在封控期间,张人文自告奋勇地提出想带高三的学生,愿意主动承担高三授课的任务,为高三复课后能第一时间恢复线下教学做人力保障。在不容乐观的疫情形势下,恢复教学即面临着线下闭环管理,学校提前给张人文打了预防针:“如果来学校线下教学,食宿、物流都不能保证。”但是张人文毅然决然地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在当时的疫情封控条件下,新疆快递封锁、物流停滞。“快递3个月没开,只能通过去超市维持最基本的生活需要,感受大美新疆的计划也泡汤了。”张人文回忆说,“当家人不在身边,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自己要在短时间内做出应对措施,这种有点手足无措的感觉还挺让我难忘的。”面对物资紧缺的情况,张人文需要提前向各方打听,确保获得最及时的信息来准备物资。此外,缺少做饭工具也成为生活困难的体现。“宿舍的电磁炉很难用,我们3个男生只能用类似火锅的小锅做饭。加上男生这边没有冰箱,我们连续15天没开荤,完全吃素。”

  复课之后,好像回到了高三

  复课之后张人文最大的感受是,感觉自己回到了高三。高三代课和辅导的工作量较大,但在教学的过程中,张人文会把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校训“笃学、慎思、明辨、尚行”精神传递给学生。他时常跟同学们说,此时此刻是我在帮助你们,我十分希望你们在考上大学之后也要常常助人为乐,发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将温暖传递。

  对于课后辅导高三同学的功课,张人文说:“平时下课的时候,晚自习的时候,他们有任何问题都会来办公室问我,我给他们做辅导。利用周六的时间我还会给他们批改周测卷子,周日休息的时候我也会抽时间给他们补课。”这样的工作模式虽然看起来比主要任课老师轻松,但实际上,一方面为了复习高三内容,与任课老师授课思路一致,另一方面为了了解教学进度,张人文在日常上课时间基本都坐在高三的教室里,和学生一起上课,“就好像回到了高三”。“如果我不听课的话,我根本不知道他们在讲什么。万一我理解的知识和他们有偏差,学生们再来问我,我可能会误导他们。我也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张人文说。

  张人文所带的班级成绩并不突出,但在他来了之后,班级的氛围好像被带动起来了,无论是背诵还是课后答疑,大家都很积极参与,不少同学的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和学生打交道的过程中,张人文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研支团志愿者对于基础教育相对薄弱的地区是多么重要,“我们能给学生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帮助,更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和思路去探寻世界的美好”。

  在支教的过程之中,张人文也遇到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温暖。最初他被闭环管理时,一位高三学生得知后给他发了消息:“你永远都是我见过最理解人、讲课最牛的研究生老师,即使我们相处的时间不多,但你永远都是在我快放弃的时候、所有老师都觉得我不行的时候,给予我希望与鼓励,让我迈出这一步的人。我确实学知识很慢,但是我一直都在努力,反正挺感谢你的。”张人文说自己很感动,因为“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真心对待学生们,也会换来学生的真心和认可”。

  坚韧且强大,苦难中开花

  由于疫情不能回家过年,张人文很乐观:“在哪儿过年都一样,无非就是压岁钱少收点,亲戚朋友少见几个。”疫情中参与新疆支教,张人文说压力之下,一要耐得住寂寞,二要积极调整心态。有了这次经历,张人文觉得自己学会了直面困难,并由此学会了怎样保持心情愉悦,学会了靠不断地开展工作缓解心理压力,学会了如何从书本理论知识中走出来实打实地面对学生,“经历了这么多,这才是我真正成长的地方”。

  有学生说想考警校当警察,也有学生说想当律师并回来服务家乡,也有学生说想成为一名教师……“他们有这样的想法,也有这样的热情去为了这个目标和理想而奋斗,这也是我所喜闻乐见的事情。”张人文说,自己的角色是“教育陪伴”,在得到学生们诉求的基础上尽个人所能去帮他们实现。“我想把他们的理想还有机遇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的高三学习生活过得开开心心,成为不留遗憾的一年,还有,让他们走出去看看,看看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这蛮重要的,真的蛮重要。”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