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4 09:10:00 来源: 江淮晨报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伴随着时代的号召,2013年,安徽农业大学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项目,组建研究生支教团,10年时间,研支团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奔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毕节市纳雍县等地开展支教服务工作。近日,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被共青团中央授予“第十四届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称号,这是对他们最好的鼓舞。
用青春时光照亮大山孩子奋进路
“我的老家在极偏远的山村,可谓是‘开门见山’‘山外有山’,我太了解农村孩子缺什么了。”说这话的是刚刚加入这个团队的新生力量,学校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党支部书记、队长刘俊。少时的成长经历成为刘俊坚定地报名参加研支团的初衷,他在个人申请书上写下这样一段话:“做出去西部支教的选择,是我人生中最勇敢的决定,也必将是最正确的决定。我将一如既往,为这片我深爱的土地奉献青春!”
10年来,研支团累计选派54名青年志愿者,他们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有的和刘俊一样,一直以来对支教事业充满向往,有的是因为受到身边学长学姐的影响,或者是听了研支团宣讲后立志投身支教事业,他们带着共同的目标,先后奔赴祖国西部,为3万余名孩子们带去知识、带去希望,用青春时光照亮大山孩子们奋进的路。
初到贵州,成员们要克服的第一道关就是语言不通、无法融入当地百姓的问题。
他们和小朋友们交朋友,课余时间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主动学习当地语言,以家访的形式走进百姓家中,拉家常、话家事。很快,这些大城市来的年轻老师们就得到当地百姓和孩子们的认可。
而第二道关就是教学关,对这些刚刚走出校门的成员们来说,第一次以教师的身份站上讲台,第一次和孩子谈心谈话,第一次遇到教学问题……每一个“第一次”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挑战。
“作为一个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毕业生,我总是觉得自己还是一个学生。”研支团成员范士云刚到贵州时,站在讲台上向下看,看到的是孩子们熠熠发光的眼神,“这一切都让我感到自己正在被需要、被信任,我也要用心去爱,用耐心去陪伴,要努力配得上他们全部的真诚。”
刚开学的时候,范士云发现班里有一个小男孩经常不写作业,无论怎么教育都毫无用处。无奈之下,她联系了孩子的妈妈,才知道他的父母刚刚离异,突然的家庭变故让这个四年级的孩子不知所措,就采用了不写作业这种方式试图挽留妈妈。
了解情况之后,范士云主动牵线搭桥,帮助这对母子解开心结。到了第三次单元测试,这个小男孩收获了班级前三名的成绩,也变得越来越开朗,“他一开始表现出的‘坏孩子’做派,实际上是渴望爱、呼唤被爱的信号。”范士云如今回想起来,很庆幸当时的自己没有错过他的“信号”。
就是在这样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研支团成员和当地孩子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孩子们更多地把他们当成哥哥姐姐一样看待。
十载坚守 十载接力
“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班里的孩子们常和我聊起他们和一位‘丁老师’的故事,问我认不认识他,细问才知道,是之前来这里支教的一位学长。起初我觉得一年的支教时间算不上长,也许孩子们在遇到新老师之后就会把以前的老师忘记,但这些孩子们让我很感动。我想,这就是我们来到这里的意义,我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行动,一直影响这些孩子们。”研支团成员李娟说道。
本着“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用心讲好每一节课、悉心管好每一个学生”的原则,研支团成员们在石阡县汤山中学、河坝中学等20余所中小学,坚守教学一线岗位,保质保量完成教学任务。10年来,累计教授学生达3万人次,授课学时2万余个,所授科目涵盖语文、数学、英语、体育、科学、信息技术等十余种。同时,他们与学校和社会各界联系,开展暖冬行动,为当地学生以及村民带来了爱心学习用品以及各种爱心物资,累计数十万元。
正是带着同一种信念,安徽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们十载坚守、十载接力,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山川河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在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了属于志愿者们最灿烂的青春绚丽之花。(记者 王书浒)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人才招聘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Youth.cn. 请发送qnb至10658000 订阅中国青年手机报
共青团中央主办 中国青年报主管 版权所有:中国青年网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5108号 京ICP备13016345号-8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4843号
全国项目办联系电话:01085212269 西部计划投稿邮箱 : xibu8521212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