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安农大研支团:十年青春传薪火

 

2023-11-15 08:56:00   来源: 安青传媒   
  今年7月,安徽农业大学第二十五届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研支团)共九名成员,抵达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毕节市纳雍县的中小学开展支教服务。该校2023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刘俊担任本届研支团队长。11岁时,刘俊从大别山腹地的乡村辗转前往岳西县城读书,由于不认识26个英文字母、开口方言味太重,成了全班的笑话。那一年,他在全校征文作品中稚嫩地呼唤教育均衡。21岁时,当耳边传来“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刘俊义无反顾地写下了申请书,奔赴西部支教。
  自2013年研支团成立以来,该校连续10年选派了54名青年志愿者奔赴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毕节市纳雍县等地开展支教服务工作,为3万余名孩子带去知识、带去希望,用青春时光照亮大山孩子们奋进的路。10年来,一届届研支团志愿者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不忘接续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使命,在服务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火热实践中贡献智慧与力量。同时,研支团还积极适应时代变化和学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理念、转变服务方式、拓宽帮扶举措,推动西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研支团共受到国、省、市、县各级媒体报道两百余次,成员获国、省、市、县各级表彰二十余人次,涌现出全国优秀志愿者李想、付丹阳、孙寒蕊等一批先进典型,展现了新时代安农大青年敢想敢为和善做善成的责任与担当。
  贵州山区育“青禾”
  报到至今,刘俊已经在石阡县实验小学给学生上了近四个月的科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前不久,由他建设并主讲的“青禾之声”社团已经在校顺利开课、主持、演讲、朗诵、辩论等形式的社团课程带给学生们浓厚的兴趣,也让他们有了第一次上台展示自我的机会。一切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然而初来乍到时的水土不服、语言不通等困难仿佛就在昨天。各校给予研支团志愿者的热情和期待,校园里关于往届研支团的怀念和认可,这既是压力,也是动力。
  秋季开学,研支团志愿者范士云在石阡县中坝小学四(2)班发现一个男生,天天不写作业也不交作业,不论是温柔的教育还是严厉的批评都不起作用。直到联系家长后,范士云才得知男生的父母今年暑期刚刚离婚,这件事给男生造成了心理创伤。为了引起家长的关注,男生才不写作业、消极对待学习。范士云将男生的母亲请到学校,引导母子俩进行了一场谈话,第二天她便收到了男生的作业。男生的课堂表现和学习态度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小男生一开始‘坏学生’的做派,实际上是渴望爱、呼唤被爱的信号,我很庆幸自己没有错过他的信号”。第一次通过支教站上讲台的范士云对教育逐渐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教学之余,她还发挥乒乓球特长在学校成立了“青禾乒乓”社团,带领23名社团成员了解国球、热爱国球。
  今年是安徽农业大学建校95周年,也是该校研支团成立10周年。“青为林之色,禾为农之本,青禾乃时代新人”。刘俊告诉记者,第十届研支团依托安农大“青禾”意象,于1099千米外的贵州山区策划发起了“‘1099’安农青禾计划”全新品牌项目,以党团队育人链条为主线,开展红色教育、读书分享、自护教育、第二课堂和产业帮扶等活动,致力于搭建安农大和服务地的桥梁纽带,助力西部地区基础教育和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截至目前,研支团已经在服务地多所学校成立了“青禾茶韵”“青禾乒乓”“青禾之声”等青禾社团,均由研支团志愿者主讲。其中,“青禾茶韵”社团发挥安农大学科优势,通过学习茶文化、开展茶艺活动等引导学生“学农、知农、爱农”。最近,研支团正在策划“青禾计划·冬日暖阳”主题活动,为石阡县特殊教育学校残障学生送去温暖。此外,首间“‘1099’安农青禾空间”正在石阡县实验小学紧张的建设当中。
  青春接力再出发
  “我校党委高度重视研支团工作,把研支团作为学校立德树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从制度建设、志愿者保障、跟踪培养等多方面入手,切实引导广大优秀青年为中西部基础教育、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注入强大的安农大力量”。安徽农业大学团委书记武晓蓓介绍,该校通过强化政策激励、专项培训、服务保障等方式不断优化运行机制,不断推进研究生支教团规范化开展。研支团编写并出版了10年日记合集《放飞青春梦 志愿西部行》,拍摄了《研究生支教团十周年专题宣传片》,固化志愿服务成果。
  一年星星微光,十载薪火相传。武晓蓓介绍,10年来,研支团54名志愿者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资助育人等方面建功立业,在西部大地展示安农大学子昂扬向上的精神姿态和敢作敢为的实践精神。研支团立足主责,做思想文化的传授者,在石阡县汤山中学等二十余所中小学,保质保量完成一线教学任务;创新方式,做教育帮扶的践行者,通过建立葫芦丝、足球、航模等社团,开设“茶艺表演”“玉米的一生”“货币的前世今生”“神奇的人工智能”等特色课程,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服务地方,做乡村振兴的参与者,积极搭建学校与服务地的桥梁,为当地产业发展建言献策,助力产业振兴和教育振兴;积极发声,做志愿服务的传播者,“社会公益组织+学校+研支团”为主线,开展夜校、兴趣课堂等特色志愿服务项目,传播志愿服务价值。
  “一届届研支团志愿者用青春接力,书写精彩人生,现已成为我校共青团工作融入‘三全育人’工作格局、发挥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力军作用、引导青年树立正确择业观的有力支撑,成为我校实践育人、服务育人的品牌项目”。武晓蓓告诉记者,该校研支团具有“一头连着高校,一头连着地方”的天然优势,团队以“志愿+接力”的方式开展“志智双扶”,将该校农林生命学科优势、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带到服务地,建立起校地定点帮扶长效机制,全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推进研支团品牌化运转。
  一种信念,十载坚守;一种精神,十载接力。未来,该校研支团将继续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山川河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教书育人使命,在西部、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志愿青春的绚丽之花。(记者 谢婷婷)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