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随笔:从山脚到山顶,从青山到雪山

 

2023-06-15 08:54: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布谷,布谷……”青山脚下,九曲河静卧着,布谷鸟清脆的叫声夹杂着阵阵欢笑环绕在学校上空。操场上,一群孩子围着一个女生,叽叽喳喳正问着什么,好不热闹。而这位女大学生,正是他们今年新来的支教老师——张小银,重庆大学第24届研支团的成员。

  新学期的第一课,张小银特意穿上了自己最喜欢的汉服,温婉和善的她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此,学生们喜欢叫她“穿汉服的张老师”。刚开始上课时,学生们总是闹哄哄的。有一次,上课许久,仍有学生在玩闹,多次制止也没用。“那是我第一次发火。”张小银告诉记者。课后,张小银回到办公室,发现桌上躺着一枚精美的发夹,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歪歪扭扭地写着,“张老师,可不可以不要生我们的气啦,粉色的发夹和汉服更配哦!”温暖和感动像海浪一样袭来,张小银湿润了眼眶:“赤诚而热烈的少年心,最是动人。遇到他们,是我一生的宝藏。当他们围在我身边,清脆地喊着‘张老师’的时候,仿佛有漫山遍野的鲜花在我眼前绽放。”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与张小银不同,研支团成员揭建龙来到了祖国边疆——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一片山仿佛被锋利的刀斜着削去山顶,剩下的部分托起一整座城,房屋沿着山脊的走向,与群山一起,矗立在阳光之下。”揭建龙说。

  当揭建龙第一次走进八年级4班的教室,就注意到角落里的那个书柜。书柜上赫然贴着的“重庆大学星空交换图书角”的海报,令他挪不开目光。大四时,他作为重庆大学“第二课堂”的负责人,曾推动志愿积分换课外书籍活动,主动与重庆大学第23届研支团联系,完成了420本课外书籍和2个书柜的捐赠。这,就是“星空交换”教育资源帮扶计划。没想到,他支教的班级就是当时接受捐赠的班级。揭建龙缓缓走上前,翻开里面的书籍,每一本都有翻阅的痕迹,有的书上甚至还有用铅笔写的笔记。“冥冥之中仿佛早已注定。”揭建龙笑着说,“播下的种子,也许在你不知道的地方,早已枝繁叶茂。”

  漫天的雪花簌簌飘落,不知不觉,远处的山脉已披上了一层白衣。邓雅月紧了紧身上的大衣,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这是她第一次看见雪山。

  9个月前,跨越4000多公里,从重庆到西藏,从青山到雪山,她来到西藏芒康县第一中学。邓雅月仰着头,感受着雪花在脸上融化,她想起了格松曲珍,她认识的第一个藏族女孩。芒康县中学的学生有99%都是藏族,他们热爱舞蹈,当音乐响起,他们便会围成一圈,跳起芒康弦子舞。当时邓雅月刚来学校,在热情舞蹈的学生面前,她略显局促地站在一旁。是格松曲珍,牵起了她的手,把她带进了学生中。格松曲珍每次回家,都会带肉干、麻花、藏式糍粑等和邓雅月分享。她总是睁着大大的眼睛,仿佛有无数个问题, “重庆下雪吗?”“读大学是什么感觉?”邓雅月拉着她的手,耐心地回答每一个问题。邓雅月知道,这双在洁白试卷上飞舞的手,回家后还要牵放牛的绳。但邓雅月相信,放牛的绳并不会束缚格松曲珍的翅膀,“因为她的梦想是考出芒康,走出大山……我要把我看到的世界,分享给他们。”

  无论山脚还是山顶,无论青山还是雪山,一届又一届重庆大学研支团的志愿者们,都会如一股永远灼热的血液,永远热烈而坚定的,奔腾在重山之间,为大山里的孩子们,插上腾飞的翅膀。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