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上外研支团:服务西部16年见证成长蜕变

 

2023-06-06 08:57: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从滇南边陲到西北大漠,16年来接续奋斗,171名上海外国语大学青年学子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以下简称上外研支团)的一员,奔赴祖国各地,为内蒙古、湖北、云南、新疆等地的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对青年而言,加入上外研支团意味着感动,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成长,更意味着初心。

上外研支团第23届成员王钰钦与孩子们展示绘画作品。受访者供图

  “当我问他们选择支教的原因时,第23届的研支团成员旷宇霞回答我:她从大三起便关注‘西部志愿汇’微信公众平台,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加入西部计划、成为研支团的一员。”西部计划上海外国语大学项目管理办公室的董邵里程说。旷宇霞说看到招募通知时,自己心里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没有多么博大的情怀,也没有过多趋利的理由,我就是简单地、坚定地想要加入!”志愿者跟踪管理和服务保障是西部计划上外项目办一项重点工作,在和支教地服务的研支团成员交流的过程中,董邵里程说,往往也能感受到他们与当地孩子们真挚的“双向奔赴”,“同学们用一年的时间去做这件终生难忘的事,在为基础教育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带去帮助的同时,也真正走入社会大课堂,打开洞察社会、观照时代的大视野,在祖国的大好河山中见证自身成长蜕变”。

  跨越山川与河流,上外研支团的同学们将自己奔赴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那里淳朴的孩子们则成了他们的弟弟妹妹。孩子们也愿意把这些不远万里前来支教的青年学子当作最亲近的哥哥姐姐,这种双向奔赴的确幸与感动回响在旷宇霞那一声坚定的“加入”中,也闪烁在赵博禹收到的五彩缤纷的千纸鹤、糖果与纸条里。

  在湖北恩施三中赵博禹的班级里,传小纸条是孩子们向支教老师表达心绪的重要途径。从“考砸”了悄悄反思问题,到反映其他孩子“先斩后奏”地吃了饼干,无论大事小情,赵博禹总能收到孩子们或留在办公桌上或课下塞给他的小纸条。

  五彩缤纷的便签纸中,有一张给他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那是元旦期间一节自习课,每过一会儿赵博禹就发现有几个同学凑在一起窃窃私语。赵博禹说:“我觉得学习也不是时时有趣,偶尔‘咬耳朵’找找状态也能理解,也就没太多管。但到下课时,一个小朋友把一张看起来挺复杂的纸拿了上来,告诉我节日快乐,然后很快跑掉了。”

  赵博禹打开后,看到了这个“作品”的全貌——一张粘着千纸鹤、糖果和一些其他纸条的信纸,里面是全班同学写就的祝福。恩施冬日天寒,来自北方的他没了暖气加持,总有些不适应当地的气候,但收到这份真诚满满的礼物,赵博禹说自己的身体里“涌入一股暖流”。在恩施和这群孩子成为亲密伙伴的半年来,他们全部的真挚感情在那一刻被赵博禹攥紧在手心。

  “16年来,上外研支团结合自身外语专业特长,将多种新颖的语言教学方式和实践育人模式引入服务地中小学,努力探索服务当地教育事业的新模式,帮助当地的孩子们进一步开阔视野,助力他们向上向外,走向世界。”董邵里程说。除完成第一课堂教学任务外,上外研支团还积极关注服务地教育事业发展,鄂尔多斯分团开展“五点半课堂”陪伴孩子们成长。他们还发挥自身特长,在东联现代中学开办了第一家“上外咖啡馆”,组建学校第一支棒球队,参加了全国中小学软式棒垒球锦标赛并获得高中男子徒手组亚军……

  “诠释世界,成就未来(Interpret the World,Translate the Future)”既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始终秉承的办学理念,也代表着一代又一代奔赴远方的上外研支团志愿者们内心深处最坚定的信念。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在三尺讲台上竭尽所能向求知若渴的孩子们讲述着大千世界、寰宇洪荒,同时,他们也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与那些他们爱着的,也深爱着他们的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一起奔赴更加光明的未来。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