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浙江工大研支团在大巴山接力10年书写支教故事

 

2023-05-31 09:03:00   来源: 达州日报   

  10年微光,在茫茫大巴山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2022年秋,大巴山千山如火之时,凝聚着爱心和坚守的“接力棒”再次传递:浙江工业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的7名志愿者来到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开展为期1年的支教工作。

  从2013年开始,浙江工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连续10年溯流而上,跨越1500公里赶赴秦川锁钥,累计教授学生11000余人,在巴山深处接力书写一个个关于守护、关于奉献的故事。

  10年,1500公里,11000余人……“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在一年又一年中,这些平凡的数字终成特殊的年轮。

  翻山越岭 只为一场遇见

  第一次走上三尺讲台,第一次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眸……过去的一个多学期里,7名研支团志愿者在万源井溪、黑宝山的乡镇学校,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

  刚到万源时,这些研支团志愿者面临的第一道难关是“语言关”。孩子们由于长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平时说话以方言为主,即便说普通话也是“川普”。如何让孩子在传承方言的同时,学好“四海同音”的普通话,研支团志愿者纷纷拿出绝招。

  在黑宝山镇小学,志愿者熊丽文开设了语言文化大讲堂,让孩子们通过练绕口令、猜字谜、诵读中华经典,营造普通话学习的浓厚氛围。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明显可见大家课下说普通话的频率变高了,发音更规范了。

  “作为一名研支团志愿者,我能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短短一年,但是说好普通话的能力却能影响他们的一生。”来到万源前,熊丽文是大学里的风云人物,顶着浙江省会展策划创意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乡村振兴创意大赛金奖、浙江工业大学优秀大学生等诸多荣誉。去年8月,她没有循规蹈矩地成为出入都市写字楼的白领,而是成了一名兼班主任、语文老师、英语老师三重身份于一身的研支团志愿者。

  乡镇学校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校园是他们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的家长,他们的吃穿冷暖老师们都要随时关注。

  “衣服穿好,不要感冒了。”下课铃声响起,望着讲台下迫不及待想在操场上飞奔的学生,浙江姑娘劳思瑶总不忘叮嘱。

  步入4月,万源气温骤升骤降,劳思瑶任教的井溪镇中心校一年级1班、2班不时有同学因为感冒请假。劳思瑶非常担心,既担心他们一时半会儿好不了,也担心他们跟不上学习进度。因此,劳思瑶特意把云课堂视频发给请假同学的家长,让孩子在家里看视频学习,回校后还单独给他们补课,再梳理一遍重点知识。

  过去的一个多学期里,研支团7名志愿者在服务学校圆满完成了各项教学任务,取得了突出的教学成果,任教班级在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等多方面取得好成绩。

  微光汇聚 闪烁耀眼光芒

  10年间,一批批研支团志愿者走了又来,他们用自己的善意和力量,温暖着大山深处的孩子,接力托举起他们的人生,也悄然改变了自己的人生。

  转眼已是5月,这一次支教接近尾声。在总结时,熊丽文发现,孩子们的眼神中凝聚着刚来时少见的光芒。

  “支教的这一年,扶智更在扶心。”熊丽文常常在课堂上给孩子们讲外面的大千世界,讲她的人生,也讲别人的人生。说完别人的精彩后,熊丽文转而问学生们:“你们想过什么样的人生?”

  “要去北京”“要去上海”……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后来熊丽文在支教周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孩子们落笔写下了很多远方的梦想,我望向他们,他们望向山的方向,那时他们眼中的光分明比窗外的骄阳更绚烂。”

  “李老师,我考上万源中学了,高中三年我会好好努力,以后也做一个像您一样的老师。”收到学生的来信,是研支团志愿者最有成就感的一刻。第5批赶赴万源支教的李思思如今还会不时翻一翻孩子们寄来的信,感受孩子们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支教生活不仅改变了深山里的孩子,也改变了李思思。结束支教后,她回到大学继续完成学业,并在完成学业后留校成为一名辅导员,负责组织学校的支教活动,致力于点燃更多微光,汇聚成光芒。

  10年间,一点又一点的微光从长江下游的杭嘉湖平原汇聚到遥远的大巴山腹地,为山里娃带来了“平等接受教育、从容圆梦人生”的信仰,在茫茫大山当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