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苏州大学研支团:让“惠寒”精神在西部落地生根

 

2023-05-16 09:04: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1911年,苏州大学前身东吴大学的一批爱心学子自发开办了一所纯公益性质的全日制义务小学,名为‘惠寒’小学,取‘惠泽寒门,情系学子,助人利己’之意,免费招收贫寒子弟。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院士就读东吴大学时就曾担任过‘惠寒’小学的校长。”苏州大学团委书记于潜驰向记者介绍了“惠寒”研究生支教团名字的由来。百年后的今天,“惠寒”已经成了苏州大学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

苏州大学第24届“惠寒”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尹佳和学生合影。受访者供图

  在“惠寒”精神的影响下,苏州大学已连续派出13届共168名志愿者赴陕西蓝田、贵州铜仁、云南宣威等中西部多地开展支教,服务时长达198500小时,累计服务2万余名学生。

  研支团成员尹佳的办公桌上用相框仔细地保存着一封泛黄的信件,上面用稚嫩的笔触工工整整地写着“小佳姐姐收”,这是她参与苏州大学“惠寒·信连心”成长守护计划留守儿童关爱活动时,结对的小朋友“萌萌”寄给她的第一封信。在本科期间,她通过校团委、青协组织的志愿服务活动与来自云南的萌萌结成笔友,从最初略带生疏地交流,到后期全然放松地畅谈,她们互诉趣事、交换梦想,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今天的考试考了100分,我努力了很久呢,我也希望能像小佳姐姐一样考上苏州大学,和你成为同学。”这句话在尹佳心里种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更加坚定了她参与研究生支教团去西部点亮更多孩子梦想的初心。

  在苏大“惠寒”研支团的三个服务地,每年都有2000余封信件往来于苏州和当地,苏大“惠寒”志愿者通过书信寄语,帮助孩子形成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树立勤奋上进、刻苦求学、早日成才的意识观念。

  如今在云南省宣威市榕城初级中学服务的她看着手中刚刚从母校寄过来的厚厚一沓信件,想到教室里眼巴巴等待着苏大哥哥姐姐回信的孩子们,她知道她的梦想正在实现。

  “惠寒人”一代代接力服务,让志愿服务更有温度、力度、深度,成为一场爱的双向奔赴。

  “吉老师!你是吉老师对吗?”研支团成员吉金龙没想到,第一次走进陕西省蓝田县普化镇四年级(1)班的教室,就被同学们团团围住。在2022年年初,新冠疫情形势尚不明朗,作为苏大“惠寒”研支团预备役的成员,吉金龙与其他成员们再度发起“惠寒·手拉手”专项关爱行动,依托网络技术为假期期间服务在基层一线的工作者家庭未成年子女提供学业辅导和兴趣课程授课服务。

  吉金龙任教的《神奇的化学实验》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喜爱,也让他成了团队内的“网红主播”,与西部的孩子们建立起跨越几千里的温暖联结。如今他的班级上,就有好几位“熟面孔”曾参与过当时的活动,听说屏幕上的“吉老师”要来了,同学们早早地等在了教室。自2020年以来,苏大“惠寒”研支团连续4年7度开展该项目,惠及江苏、陕西、山西、重庆和贵州等省份基层一线工作者家庭未成年子女近600名,服务时长超5000小时。

  “研支团的志愿者们都在用自己的努力跨越地域和文化的差异,赋予支教育人成才的力量,这是未来大家的使命与努力的方向。”吉金龙通过网络寄语第25届“惠寒”研支团预备役成员。

  “赵老师,你下次什么时候还来呀?”孩子们期待不舍的眼神让刚刚在藏南学校上完“惠寒·七彩四点半”兴趣课的赵迪琪体会到了学兄学姐口中“为人师”的幸福感。

  作为第25届“惠寒”研支团预备役成员,在每天参与岗前教学实习的基础上,赵迪琪和其他成员们还会定期前往这所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开展兴趣课堂授课,进一步积累教育实践经验,锤炼教学技能同时,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送去暖心陪伴。赵迪琪说:“孩子们永远都能给老师带来惊喜,课堂上的每个知识点都会追着你问为什么,这让我感受到了莫大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一定要持续提高教学素养,练就过硬本领,为日后正式站上支教地的三尺讲台筑牢根基。”

  “百年来,‘惠寒’精神成为苏大团员青年最闪亮的精神坐标,引领着5万余名师生投身‘惠寒’行动,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帮助促进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学子成长成才。他们的支教足迹遍布全国16个省(市区),开设27家‘惠寒’分校,捐建19家‘惠寒’书屋,2000余名留守儿童在‘惠寒’奖助学金的帮助下得以重返课堂。‘惠寒’研支团已然成为‘惠寒’行动的中坚力量,我们希望‘惠寒’精神能在西部、在基层落地生根。”于潜驰说。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