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福建师大研支团和宁夏娃娃约定在更大的世界相见

 

2023-03-27 09:17:00   来源: 宁夏日报   

  2022年7月,一些身处毕业季的高校应届毕业生在忙碌或迷茫中做着关于未来的选择,而福建师范大学的苏弘戬却坚定地选择加入中国青年志愿者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宁夏,开启在固原市原州区头营镇杨郎中学为期一年的支教。

  为什么去支教?

  这个问题苏弘戬问过曾经的支教团前辈,问过同行队员,也问过自己。

  “因为我所学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深深地植根于实践、服务于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活生生的理论。闽宁教育帮扶23年了,我想知道这个和我们年纪一样大的实践,是怎样保持着生命力的,也想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苏弘戬说。

苏弘戬在课堂中。

  “闽宁休闲运动鞋店”“福建援助垃圾箱”……初到头营镇,随处可见的“福建元素”,当地人的热情,让苏弘戬心里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与“价值感”逐步取代了陌生感。

  安顿下来后,苏弘戬要闯过的第一关,便是生活关。皮肤开始大面积“爆痘起疮”,有的同学天天“流鼻血”,有的同学嘴唇干裂一说话就疼……

  “适应就好了。”作为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团长,苏弘戬鼓励着大家,尽快适应环境,迎接开学后面临的“教学关”——他将负责3个年级近400位学生的道德与法治课。

  2022年9月5日,苏弘戬站上讲台,正式开始了在杨郎中学的第一堂课。讲台下,不仅有班里40多位学生,还有当地县区级教研组和备课组负责人旁听。

  苏弘戬备课很充分,理论和案例罗列清晰,还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形式活泼,语言轻松幽默,可课堂互动时却出现了几次“冷场”。

  下课后,学校老师主动和苏弘戬拉话,他才明白,自己以为司空见惯的案例,却是这里孩子生活中没有接触过的新鲜事物。公开课中其他老师们的出现,也让原本羞涩不善言辞的孩子们更加紧张,不敢表现自己。

  “理论和实践之间,真是有很大差距。”苏弘戬说,此后,他积极请教学校高年资的教师,频繁家访与学生们拉近距离,渴望能用更新颖、更生动、更接地气的授课方式,让孩子们真正掌握知识。此外,苏弘戬将学校“5+2”课后兴趣小组和福建师范大学“小葵筑梦课堂”有机结合,丰富学生们的文体艺术生活,在“双减”政策下,开阔眼界、提高教育质量。

苏弘戬(左一)与支教团成员开展家访。

  “支教至今,我自己最大的转变在于过了‘思想关’。刚来的时候,我认为我是来帮助这里的孩子成长,但是现在,更体会到是这里帮助我成长更多,我对未来的人生追求也更加明确了。”苏弘戬说,固原人民的淳朴、热情,让他身处异乡却倍感温暖。对于杨郎中学的不少教师而言,苏弘戬和他们的儿女一般大,备课时会将自己的经验悉数告诉他,生活中,时常带些自己家做的烙饼、馓子等特色帮他改善生活;孩子们真心喜爱他、信赖他,不愿意告诉家长的悄悄话也都告诉他,课后,常常追着他问个不停。

  “老师,探戈舞到底是啥样的?”“老师,你老家也有海吗?海滩真像电视上那样吗?”就这样,原本45分钟的课堂,却在苏弘戬这里延长为“全天候思政课”。

  固原的冬天寒风凛冽,气温常低至零下20度。看着班里孩子们顶风冒雪、披星戴月来到教室,喘着粗气小脸通红,用冻皴甚至裂了口子的手认真翻开书本开始背课文时,苏弘戬心疼起来。

  他和支教团成员们积极对接资源,组织开展“山海接力”一对一助学活动、“温暖一冬”蓄力护航计划,募集物资。在他们的努力下,收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资助款9万元,募集润肤露、护手霜、唇膏等暖冬物资7300件,总价值15万元,让孩子们温暖过冬。

“山海接力”一对一帮扶助学金发放活动。

  看着日历,距离结束支教的时间越来越近,苏弘戬和队员们把支教生活中的学思悟践结合教育部“师范教育协同提质计划”形成了多份县域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以期为西部教育协同发展建言献策。

  孩子们围着他,曾经天马行空的问题都变成了同一个问题:“老师,你真要走吗,以后,你还来吗?”

  “来!而且以后还有更多老师来,你们也答应我,好好学习考出去,我们在更大的世界相见,好不好?”苏弘戬的答案,也是每一届支教团的答案。

  “我们和每一批研支团一样,都是践行初心的人。23年闽宁教育帮扶,就是23年不变的青春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苏弘戬说,支教生涯中有三个收获,即把因材施教的经验运用到马克思主义原理传播中;第二,许多农村的孩子面对生活困难仍顽强追梦,靠努力改变命运,这样的精神也激励着我的梦想,“而我的梦想,就是致力于改变在支教和调研中了解到的实际,尽我所能,为社会发展多贡献一些青春力量”。(记者 王溦 实习生 王婷)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