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3 09:10: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从东海之滨,到西北山原,21年来,福建师范大学先后派出203名研究生前往甘肃、宁夏支教。他们以教学为中心,以扶贫为抓手,积极构建以所在学区为重点区域,以欠发达地区学校为重点对象的同心圆式支教圈,探索建立了“1个中心、3个品牌、N个创新”支教工作模式。
“在教育教学方面守好责任田,激发新活力是研究生支教团的首要工作任务,也是我们努力探索创新的方向。”福建师范大学团委书记戴少娟告诉记者,学校对研支团成员在教学素养上的要求一以贯之,历届研支团围绕主责主业,创新实践教学,在支教中充分发挥师范院校优势,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新的历史阶段如何做新、做活、做优支教工作,是福建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不断探索的课题。戴少娟说,艺术类学科一直是福建师范大学的传统优势学科,如何把学校在美育方面的优势带到2000多公里外的西部,这是研支团成员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2018年,经过充分筹备,研支团在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漳县两地为孩子们建立了3所“小葵家园”学生课外活动中心,常态化开设美育兴趣课,带领孩子们一起遨游美术、音乐的海洋。课程刚刚开始,便成了学生们最受欢迎的课。戴少娟告诉记者,目前他们正计划在宁夏固原等地筹建新的美育艺术教室,用美育助力更多西部孩子成长。
在“小葵家园”的基础上,福建师范大学研支团连续多年推行“小葵筑梦课堂”支教项目。“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为西部孩子奉上新鲜的课程大餐,这是汇集全校力量,跨越山海建起的梦想之桥。”戴少娟说,从线上到线下,小葵筑梦课堂已经衍生出自然科普、人文社会、体育艺术、生活常识、身心健康五个大类的课程库,从全校选拔各学科优秀的志愿者老师,和服务地的研支团成员一起通过“云课堂”给孩子们授课。
在激发学生“乐学”的同时,研支团多年来始终把“助学”放在每个人的心上。一个偶然的机会,研支团成员在走访时发现,一名六年级女生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注音版的《木偶奇遇记》,仔细一看,书籍纸页泛黄、残破不全。六年级的学生,本该是不再依赖注音阅读的阶段了,但这名学生看的却是低龄图文注音版本。研支团成员当即向她询问为什么看注音版的童话书,得到的回答竟是“只有这本书”。这样的瞬间让戴少娟一直记在心里,她告诉记者,多年来福建师范大学研支团一直在助力解决孩子们读书难的问题。从分班、分级建立专用书架,到2020年一次性补充1200册课外图书建成“小葵向阳图书角”,带领学生跳出一方小小天地,去领略大江大河、畅意遨游世界。
教育不仅要文明其精神,也要野蛮其体魄。研支团在课前课后的观察中发现,孩子们普遍对体育活动有着强烈的兴趣,但也有部分孩子比较自卑与胆怯,总是疏离在人群之外远远观望。同时,当地在心理健康监测、体育教育深化、体育氛围培育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口。研支团积极探索“以体育心”的形式守护孩子们的身心健康,2022年9月以来,他们不仅为漳县的孩子们带去了300余套运动器材和3700余套运动服装,同时开始从不同渠道向服务校学生普及体育运动、健康知识等方面的知识。“护佑乡镇儿童健康成长计划”还获得了甘肃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的金奖。
回忆研支团21年的接力奔跑,戴少娟说,最烂漫的传承莫过于“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在2021-2022学年“温暖一冬”物资募捐的活动中,研支团收到一笔特殊的捐款,它来自曾经在甘肃省定西市漳县城关中学就读的康婷娟。
康婷娟在城关中学就读的时候,遇到了来自福建师范大学的支教老师,并受到过来自福建的资助,所以希望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也能为家乡的孩子献出一份温暖。更让戴少娟为之触动的是,康婷娟同学在高考填报志愿时毅然选择了福建师范大学,现为福建师范大学2020级教育学专业学生。康婷娟说:“希望我也能够像曾经在自己生命中出现过的支教老师一样,运用专业的教育知识,给更多需要帮助的孩子带去知识和温暖,让我也成为他们生命中虽然微弱但却温暖的光。”
今年,福建师范大学第25届研究生支教团岗前培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新成员们参加“青马工程”研支团专项岗前培训,开展“向阳挺膺计划”教学技能提升行动。“我们不仅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自己驻足过的脚印。同时,也在帮助过的孩子心间种下了一颗向往美好的种子,我们在跨越山海的另一边期待着他们,在未来某个不经意的瞬间绽放出属于他们自己独一无二的光彩。”戴少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