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01 08:46:00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微信公众号
2022年10月的石楼,云淡风轻、温和爽飒。经历了网课、寒假,再回到石楼已是莺飞草长的春季。一年的时间不长,刚刚好一段四季流转。感谢这段美妙的缘分,让我们相遇在秋冬春夏。
转眼间来到石楼已两个月有余。吕梁山、黄土地、下雨天的泥泞、土坡上的小学,从完全听不懂的石楼方言,到现在能听着家长语音猜出大致意思,支教生活的一幕幕正深深嵌进我的脑海。
早早便了解过我所服务的山西省石楼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可最真实的触动却是开学第一天,一个小姑娘带给我的。
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与其他年级不同,小朋友们第一次正式走进学校,满是好奇的目光。9月1日一早,和搭班的班主任老师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发放各科教材。孩子们带着第一次见面的害羞和胆怯张望着周围的一切,十分有礼貌地接过课本,一口一个“谢谢老师”,让初登讲台的我顿时充满干劲。
中午放学时,孩子们把课本背回家包书皮,小小的书包塞满了书本,甚至于拉不上拉链。“老师,你能帮我一下吗?”教室后排的小姑娘背着书包走到我身边,敞着书包的拉链。我拎过她背后的书包,帮她修好错位的拉链。一份更直接的触感是,小书包居然磨得起了很多球。心突然坠了一下,我拍了拍小姑娘的肩膀,为她背上书包。
把孩子们的队伍送出校门,这个起球的旧书包却一直牵动着我的心。一年级的开学第一天,对于学生时代的我们,是最神圣、最有仪式感的一天了,崭新的书包和文具仿佛成了标配,而这个起球的旧书包,把我扎扎实实地拽回支教扶贫的现实。和班主任老师沟通了解,学校的100多个孩子,几乎都是来自建档立卡、易地扶贫搬迁的家庭,甚至单亲、留守,由爷爷奶奶抚养着兄弟姐妹几个人。
支教这些日子,看着孩子们打着补丁,或是破洞甚至没有修补的校服,听着家长询问孩子们课堂表现的微信语音,“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句老话变得生动起来。
整个九月,基本是在断断续续的感冒中度过的,一半是天气转凉,另一半则是初登讲台的焦虑。教师节那天午饭后,兴致勃勃地打开第一单元测试卷开始批改,一道接着一道的错题却让我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
坐不住的板凳,算不出的加减,分不清的左右,真正踏上讲台后,才意识到这份职业的责任与压力。组织纪律要敲教鞭、讲解例题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也要敲教鞭,也许是我太过用力,不到两周,学校配发的竹教鞭居然被敲裂了。毁坏公物的愧疚感令我随即新下单了一支,同办公室的老师听着我每天在教室里敲教鞭的声音,更是来开导,“慢慢来,别着急。”
在装作生气、严肃起来后,小朋友们的学习态度也确实端正了不少,我们之间也产生了许多奇妙的默契。早晨刚上楼梯,看到我身影的小朋友便跑着报信“数学老师来啦!”走到教室门前时,班级的吵闹声果然小了一些;讲重点时敲三下黑板,就有小朋友主动组织纪律,“都别说话啦!”一群七八岁的“小豆子”们就这样,渐渐适应了他们的集体生活,也取得了很多闪光的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哪怕是对小朋友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再见面时他们还是洋溢着热情的笑容,蹦蹦跳跳地来到你身边。在孩子们的世界里,是没有烦恼和压力的,天边的云、桥上开过的火车、铅笔盒里的奥特曼贴纸、老师奖励的小红花,都是校园里最鲜活的话题。
我想,在孩子们心中,老师或许扮演着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角色。“老师,有虫子!”靠窗的小姑娘一声尖叫,全班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去,我咬紧牙关强装镇定地靠近那只戴着盔甲的黑色虫子,一边处理一边安慰大家不用怕,内心的忐忑只有自己知道。除了抓虫子,我还掌握了修书包、修转笔刀、扎辫子等技能,当然大多时候是硬着头皮上,尽管动手能力极差,但谁能拒绝孩子们那充满期待的目光呢。
我始终认为,小朋友们的身上有着最单纯最质朴的善良,在石楼两个月来,我也始终被他们的爱所感动着。教师节收到了五颜六色的手绘卡片,尺子上有爱心的图案,便恨不得把整张纸都画满送给我;家里的山楂树结了果子,下午便在校门口等我,伸出小手把一颗红果子递在我手心;放学的路上看见我,宁可绕远也想和老师一起走。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们支教队员聊的几乎都是孩子们的故事:在课间给孩子们播放“肆年”视频,看到喷泉时他们忍不住鼓掌欢呼,告诉我说,“以后也要去你的学校上学”;升旗仪式上手里摇动着国旗,孩子们一个比一个大声地唱着红歌;在广播站选歌时询问他们喜欢听《孤勇者》吗,孩子们却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模样,吐槽着“早就听腻了”,可是却在课件出示互动游戏时,玩得不亦乐乎……
因为一群可爱的孩子,让我和这片黄土地紧密相连。层峦起伏的吕梁山区里,我的20个小豆子正在健康、快乐地成长。
尽管现在我还是会在批改作业、修正试卷时不断叹气,但更学会了告诉自己:别急,每一朵花都有花期。向光生长,一年的时间,我足够等待他们绽放。
(冯思琦,中国政法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支教服务于山西省石楼县石楼小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