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21 08:41: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从未想过自己终有一日会踏上三尺讲台。本科毕业,保研参加了本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在河北省教育相对落后的一个山村学校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在这个并不繁华、更不奢华的地方,故事和能量在一点点地积攒。
随着教学的深入开展,最初的忐忑与迷茫已经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沉甸甸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短短两个多月的支教生活,让我感到支教生活就像一杯清茶,没有华丽的颜色和醇香的味道,却让人回味无穷。
“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这是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里的一句话,这句话中包含着为理想一往无前的精神让我动容。正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开学不到一周,我就遭到迎头痛击,面对着一群“无恶不作”的学生,我有些束手无策。这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他们留在爷爷奶奶身边照顾。
刚开始,可能是出于对支教老师的新鲜感,学生们都像是披着羊皮的“小怪兽”,乖巧听话。慢慢地当理想的浪花退去,只剩下生活的满目荒凉,一个个问题也逐渐褪去美丽的外衣,凸显出原本的色彩。他们发现了支教老师温柔且不发脾气,随之而来的是作业越交越少,全班35人,最后到手也只有25份左右。于是在每一次的课堂上,我总会有意无意地去教育,用自己的故事去感化。正是在这一次次的分享中,能够明显感受到学生的斗志在被激发,渐渐地,作业交齐了,质量也高了。上课时,我也会和他们斗智斗勇,打怪升级,我渐渐地学会了怎么去适当地处理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学会了怎么“恩威并施”地让他们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学会怎么去做这几十个孩子可以依靠的知心大姐姐,学会怎么给他们带来最有趣的课堂体验。
班里有几个男孩子,上课总是东张西望,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作业写得也很潦草敷衍,以至于我在批作业的时候如同翻阅甲骨文,一字一句地辨别着、揣测着。但经过我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他们其实很聪明,除了学习,其他方面都很积极配合。偶然的一次机会,我选取了一个典型叫到了办公室,翻开了他那皱巴巴的作业,让他读自己写的作业,结果不出所料,读得磕磕绊绊,作业很有可能是抄的,他连自己写了什么内容都不清楚。我压抑着自己心中的怒火,对他进行了一番盘问,与他促膝长谈的近一个小时里,从他的只言片语中,我渐渐地感受到了他的愧疚,当初那副不以为然的样子似乎在一点点消散。随后,我与他分享了我的大学生活,他感叹着问我:老师,这都是你亲身经历的?听到了我肯定的回答后,他的眼神里瞬间像是被点亮了,那是对外面世界的渴望与憧憬。很显然在他眼里,那些都是以前从未想过的。他临走时,我递给了他所剩不多的零食,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回眸间,我们相视一笑。
第二天我来到办公室,桌上放着一张作业纸,是他把昨天课堂上的字词重新抄写了一遍。我的余光快速地扫落在纸张的最下方,一行醒目的字直戳心窝,他写道: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好好写了。今天语文作业我写得乱,以后好好写,谢谢王老师。从那以后,他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作业本上方方正正的汉字,课本上认认真真的笔记,每次抬头都能够换来一次眼神的交流。后来几乎每一次他的作业,都被评为好,甚至他还帮我管理起课堂纪律,一切都在慢慢地变好……
我知道自己的力量还很单薄,不足以影响全部的孩子,但是我会尽自己的可能,去多影响几个,我坚信在一批又一批支教老师的感召下会有更多像他这样的孩子被唤醒成长。(王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