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悟:学生的笑容定格了他坚持的意义

 

2023-02-14 08:47:00   来源: 中国青年作家报   

  2022年夏天,中国人民大学第24届研究生支教团团员蒋欣洁怀揣着憧憬、期待与紧张,站到了新疆乌苏一中的教室门口。面对几十双期待的眼睛,她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上讲台,开始给同学们进行“立志明德”主题讲座。本以为同学们并不会太感兴趣,没想到刚一下课,同学们就把蒋欣洁团团围住。“老师,我是理科生我可以学新闻学吗?”“老师,大学里面有什么活动呀?”……一个个问题,一双双渴望而好奇的眼睛,就这样带着研支团的志愿者们走进了教师的行列。

  刚成为老师,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好课,帮助同学们提高成绩。在研支团成员房俊江的第一堂课上,就有孩子问她:“老师,我的数学基础不是很好,还能继续学数学吗?”本着“只要肯努力万事皆可成”的想法,她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愿意努力的话,当然可以。”在补齐前置知识基础的过程中,房俊江用心给那个孩子整理了一个数学基础知识清单,让他将不会的标红,以便有针对性地补习。孩子的反馈却让房俊江有点蒙——清单变成了红色的海洋,让人不知从何下手。正当她不知所措时,这个孩子却主动安慰道:“老师,你不要愁,我可以利用周末自己补习,有不会的我再来请教你。”那一瞬间,房俊江突然感到,来到这里,遇见这样一群有着求知欲的孩子们,从来都不是千里迢迢的一厢情愿,而是彼此的双向奔赴。

  同样是针对学生的课程学习,对于研支团成员刘雨凡来说,初到云南支教,困扰她的是最基本但又是最重要的事情——怎样让同学们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班上有一位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不太高,平时和他谈心他也不愿意多说。刘雨凡决定从朋友的角度与他聊他的爱好,他喜欢的明星,了解他的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在交谈过程中,刘雨凡发现他其实很聪明,内心深处也非常想变好,希望被认可,但是因为原生家庭的问题让他有些封闭、自卑。刘雨凡就陪他写作业,过程中不断鼓励他,这让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找到完成作业的成就感,还会主动去找老师请教问题。刘雨凡告诉记者,这里的学生都非常淳朴,“真心可以换真心的,教育要植根于爱”。

  除了上好课之外,研支团成员们不仅把知识送到孩子们的头脑中,同样也想让理想、信念走进孩子们的内心。研支团团长王诗龙带着他所教班级的政治课代表,参与了模拟政协提案。他和学生一起,在镇上一条人流量较大的路上“蹲点”3小时,观察路灯开放时间和人流高峰是否重合,并根据观察结果给当地政府提交了一份模拟政协提案,旨在优化这条街上的路灯开放时间。送学生回家的路上,学生笑着对老师说他可算明白了困扰他许久的“协商民主”一词的内涵。在王诗龙看来,学生的笑容,定格了他坚持的意义。

  “一年时间,能教给他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帮助他们树立的理想与信念,却是他们一辈子前行的助力。”在支教地,研支团团员金婧则承担了高三年级的生物教学。她不仅注重知识的教学,更着眼于培养学生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品质。关注到班上有位同学一直对生物学习怀有热情后,金婧常常利用课后的时间,与这名同学深入交流。金婧了解到,他从小对农业特别感兴趣,也总下农田干活,学了生物后,更是学到了很多农业专业知识。他带着“研究脚下这片土地”的执念坚持读书,就是为了有朝一日可以走进大学实现自己的梦想。

  不仅如此,金婧还组织同学们集体观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在认真聆听了大会报告后,金婧给这位同学讲解了我国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这位同学认真地摘抄下报告中的一些话:“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这是胜过千言万语的力量和信念,是一位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的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志向和担当。

  在研支团团员的眼中,他们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力,虽然只是潺潺细流,但希望可以汇入到西部地区公共教育事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事业的滚滚浪潮中。(记者 谢宛霏)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