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9 09:35:00 来源: 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
“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在寒假调研活动里,李思媛就曾多次跟随学校调研队伍到云南的贫困地区了解社情民意,扎根边疆的经历让李思媛感悟到了乡村教育的青年力量。带着一份支教的情怀,大学毕业后,李思媛报名参加了云南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毅然决然地回到了家乡,为这里的孩子点亮他们的梦想。
云南怒江州贡山县独龙江乡,是中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之一。独龙族的唯一聚居地也一直是云南乃至全国最为贫穷的地区之一。
2015年,研支团里的学长学姐到独龙江进行扶贫支教。当他们问起当地孩子,“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没想到孩子们的回答竟然是“在独龙江边骑摩托车,当‘五保户’就是我们的梦想 ”。
正是因为这一句话,李思媛所在的研支团便开始有针对性地调整授课方式,转变教育理念。她认为“支教不能只传授书本知识,同时也要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位,帮助孩子们拥有更广阔的见识,树立更远大的志向。”
针对这种情况,李思媛所在支教团开讲了“梦想课堂”课外主题讲座,开设美术、舞蹈、拳击、扎染等兴趣小组,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为减轻学生求学负担、激励学生学习,研支团还设立了“云大筑梦奖学金”,开展“云大筑梦”游学计划,带领孩子们走出大山,看看独龙江以外的世界,将走出大山的梦想,在独龙江传递下去。
现在,当李思媛再次问孩子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孩子们说:“是当一名老师,是成为医生,是做一名航天员。”李思媛在孩子们明亮而深邃的眼神里,找到了支教的意义。她自豪地和朋友们说:“我的青春是一句‘老师好’。”
除了是老师,李思媛还担任着家长的角色。她给孩子们剪头发,监督孩子们吃饭、睡觉、讲卫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温暖他们,改变他们。
2020年5月25日,独龙江乡遇上了几十年一遇的泥石流灾害。在这场自然灾害里,独龙江像在一夜之间被按下了暂停键,网络中断275个小时,供电中断188个小时,自来水中断67天。
住在独龙江的人只能靠蜡烛照明、靠烧炭取暖,靠山上的雪水做饮用水。上课的时候,李思媛就点蜡烛照台灯给孩子们上课。遇到下大雨路基被冲垮,李思媛就牵着孩子们的手过独木桥。
李思媛说:“从独龙江出来,再大的困难都不是个事儿。每当觉得艰难的时候,只要想到为我们日夜奋战在抢险救灾一线的工作人员,想到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坚决果敢,想到抗洪一线战士们的风雨无阻,再想到独龙族娃娃们一双双明亮的眼睛,我就会觉得支教生活的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反而为自己能奋斗在教育扶贫事业的一线而感到骄傲!”
最美的青春一定是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李思媛说:“我相信将会有更多有志青年奔赴到祖国需要我们的地方,用青春热血浇种出祖国未来的希望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