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随笔:我与孩子们的三个约定

 

2022-06-21 09:37: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从吉林到青海,从东北到西北,跨越两千多公里的山山水水,我见识到了祖国别样的风土人情,也正是在这里,39名孩子走进我的生活,让我开启了一段珍贵难忘的支教旅程。如今,这一年的旅程即将结束,最难忘的是我与孩子们的三个约定。

  第一个约定:我绝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会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

南京邮电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合影。

  依旧记得与学生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一张张稚嫩的面孔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我也感觉到了一种无形的压力。成为一名老师,我与这群孩子们一样都是“新人”,我告诉自己:“想要教好书,一定要努力提升自己”。于是我经常请教老教师,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批改作业,一切迈入了正轨。孩子们的表现更是让我非常惊喜,课上齐声且认真的回答、课下遇到老师停下脚步的问好、看见有人需要帮助时主动伸出援手,他们表现出来的真诚与善良让我动容。我真切感受到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希望和爱的种子,亟待悉心浇灌和耐心培养。所以为了他们,我愿意去付出更多的耐心、爱心和责任心。

  但在相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这群孩子们也有一些“不完美”。班级里部分同学开始出现了上课走神、抄作业甚至不写作业的情况,有几位同学成为了我办公室的常客,但表现却依旧不尽人意。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尝试着把每次谈话的方式,从长辈式语重心长的督促转变为朋友间畅所欲言的聊天,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更加了解他们:很多学生在小学都是藏文授课,在他们听普通话授课时,会有一个“翻译”的过程,导致跟不上课堂进度;大部分同学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这是因为学生的家长中务工务农的比较多,有的学生由亲戚或者远亲负责照顾,所以他们的习惯养成教育就比较缺失。

  记得一次“畅言”时,一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不想抄作业的。但是我一道题都不会,我怕你觉得我什么都不会就不管我了。”当时我听到这句话既心疼又自责,于是,我与班级内所有孩子许下了这第一个约定:我绝不会放弃你们任何一个,无论成绩好坏,我都会认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课堂上,我也尝试着把语速放慢,把每节课的教学容量减少,把教学重点从“老师教多少”转变为“学生会多少”,同时,实行分层作业和小组学习制。终于,在同学们和我的共同努力下,班级的整体成绩有了不错的提升,而当时那位同学的成绩更是有了近20名的进步。

  第二个约定:你们只要在那个“专属”场地活动,我就明白你们在等我,我肯定马上赶来!

  学校里的孩子们大多来自于牧区和州县,天性好动的他们加上十二三岁的年纪,像是有了“洪荒之力”。“下课”和“操场”似乎对孩子们有着无穷的吸引力,但这份吸引力对老师而言,却是一大天敌,因为会让他们在课上不能保持专注,无法保证良好的听课效果。于是,我开始思考“如何把课堂变得有趣”,和“下课”“操场”做个大较量,所以我开始在上课前播放一些有关健康、人文的科普视频,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加一些教学游戏来提高同学们的课堂参与度,在课堂最后几分钟这个特别容易走神的时间段,请同学们做会儿“小老师”,进行当堂课的总结。

图为三江源中学初一九班的同学们合影

  同样热爱运动的我,当然也希望孩子们能够保持运动的好习惯,所以在课下我也会积极地参与到他们的活动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有了一个特殊的约定:运动场上我们共同选了一块“专属”场地,如果同学们想和我一起打篮球或者进行其他体育活动,就前往那个场地,我看到他们在就会去陪他们。有了这个约定,同样喜欢运动的我也找到了一群特殊的球友,每次路过运动场总是会下意识地看一眼那个场地,寻找着学生们挥洒汗水的身影。

  从那以后,经常会有同学邀请我,去看他们班级的活动或是比赛,而我也会如约到达现场,为这帮优秀的孩子们加油助威。在不断融入孩子们的过程中,我逐渐发现,他们对数学也开始有了兴趣:越来越多的同学会在课下来到我办公室,询问题目,甚至会主动找我谈心,倾诉他们最近的烦恼。在那时,我突然想到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的确,教育不是冰冷的教学,而是慢慢感化,它是心灵的碰撞,更是温度的交织。而我现在,也不单单是教授他们知识的老师,更是陪伴他们一起欢笑、共同成长的挚友。

  第三个约定:支教结束,我还是你们的王老师,会一直和你们保持联系,我们一起赶赴理想的归期!

  冬去春来,一个个朝往暮归的日子如同白驹过隙,悄然而去,转眼间,距离支教结束仅剩不到3个月,每每想到之后见不到可爱的学生们,不由得希望时间可以过得慢一些。同样不舍的,还有孩子们。这学期,总有同学跟我聊天时,看似不经意地询问我离开的时间,孩子们“生硬的演技”,常常让我五味杂陈,我知道他们是不希望我走。一次晚自习,新闻联播里一个关于研究生的新闻突然触动了他们,前排的同学忽然问我:“老师可不可以别走,你能不能带我们到初三?”,更有一个经常被我叫到办公室谈心谈话的男生,在课间找到我说:“老师你能不能别走,我保证之后一定会听你的话。”一句句请求深深触动到我,亲爱的孩子们,我的内心何尝不是这样。

  后来,我跟同学们许下了第三个约定:支教结束我会跟他们保持联系,绝不失联,只要他们需要,我一定会尽己所能提供帮助。但与此同时,同学们也要答应我继续勤奋学习,与我一起共同进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听到这样的承诺,学生们的顾虑仿佛消散了,继续埋头于书本之间,那天的晚自习格外安静,每个人学习都特别的认真。

  一年不长,寸寸难忘。来之前,我以为支教就是把知识传递给学生,但当我来到这里,才发现支教涵盖的意义太多太多,里面不仅有知识的教授,更有着希望的传递。我将自己之前的所见所感分享给学生,让他们了解自己通过努力能够见识外面的世界,从而登上更好的人生台阶,激励他们能够像潺潺的河流,一路跳跃,一路欢呼,奔赴波澜壮阔的生命海洋,拍出一朵又一朵绚丽夺目的浪花。

  “青春是美丽的,与青春同行则是幸福的”,39位学生为我的人生留下了重要的一笔,他们的出现充实了我对责任与奉献的理解。未来,我会铭记与孩子们的三个约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作者:王旭,南京邮电大学第23届研究生支教团青海分队成员,服务于青海省三江源民族中学。)

责任编辑:李彦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