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服务西部的年轻人:拼出一个有年味的年

 

2021-03-08 14:21:00   来源: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由于疫情防控和自己工作的安排,很多像张玉一样参加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年轻人今年选择了留在服务地度过春节。

  25岁的张玉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笔译专业一名在读研究生。从2020年8月到西藏阿里地区工作至今的7个月,她没有回家见过父母一面。今年年初,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在和父母商量后,张玉最终放弃了回家计划,成为了一名远在西部的“原年人”。

  拼出一个有年味的年

  距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准备留在阿里过年的志愿者们便已开始为自己准备一个有年味的春节了。

  等了半个多月,23岁的张宇男终于收到了家人从黑龙江五常市寄来的“年味密码”。打开包裹,里面是家乡的榛蘑、生排骨、生鸡肉、自制酸菜、开心果和瓜子。

  张宇男仔细地把每一个食材放到冰箱里。5713公里的距离,跨越祖国东西两端,这些年货是家人对他的牵挂。对于不能回家过年的人来说,几乎没有人能够抵挡年夜饭里那一口“我家那味儿”带来的味蕾和情感上的冲击。

  时间刚指向农历腊月三十的零时,张玉和张宇男在宿舍门口贴上了精心挑选的对联。刚到阿里时,张玉的住处只有热水器、暖气和独卫。半年过去,她自己动手添置了所有家具,这幅春联是家的象征,她渐渐地把这里当作了自己的小家。

  那些放在冰箱里不舍得吃的年货,终于在这天被张宇男取出来了。除夕那天下午,所有志愿者都围坐在了一起,留下了一张合照。合照中,桌上摆满了小鸡炖蘑菇、炖鱼、肉炖土豆、干煸豆角等家乡菜,桌子旁边围着八个洋溢笑容的在异乡过年的年轻人。吃过饭,其中三个人穿好外套离开了,因为年三十他们还要值夜班。事实上,他们每个人在假期都要值1-2个半天的班。

年夜饭的菜肴(受访者供图)

  厨房里和着面,客厅里电视正播放春晚。几个年轻人给猪肉酸菜馅饺子里塞进了硬币,想讨个好彩头。张宇男拿出了准备许久的烟花筒和鞭炮。看着夜色里绚烂的烟花,张玉说:“有家里年三十的感觉了。”

  “蹭”来的年味也很丰富

  不回家的人,有人抱团“拼”出年味,也有人和当地人“蹭”出个年味。

  23岁的瞿宗浩和张玉在同一个服务队。他原计划2月1日回家,陪伴在家的父亲。但是考虑到工作安排,他最终还是退掉机票,选择留在了西藏。

  “我还挺担心老爸会不开心。”瞿宗浩说。瞿宗浩的父亲身体不好,不能飞到拉萨和儿子一起过年。不过,老爸从家乡寄来两罐他最爱喝的花茶。没有家里人的陪伴,瞿宗浩选择和自己的羽毛球球友一起过年。除夕夜,他没顾上吃香喷喷的饺子,先跟父亲视频拜年。由于瞿宗浩春节不回家,父亲大年三十选择替别人在公司值班。

  赵悦服务于新疆和田墨玉县阔依其乡寄宿制小学支教岗,主要教授数学和音乐。今年,赵悦和住在附近的当地公务员朋友一起过年。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来到和田后,赵悦坚持每两天就给家里打一个视频电话。

  和赵悦乘坐同一航班来到新疆和田的还有周勇平。这位北京大学政治学硕士毕业生今年26岁,家在遥远的福建三明,来到和田工作了近5个月。

  除夕的时候,喜庆的红灯笼。不绝的鞭炮声为节日增添几分年味。周勇平早早就贴上了单位发的春联,等待春节的到来。

  吃着朋友们包的羊肉馅水饺,看着春晚上表现武汉解封的小品时,周勇平眼眶红了。他在新疆工作之后,经历过喀什疫情,曾跟随同事连夜出发到现场督查。他亲眼见证了各地抽调干部参与一线防控,民众共同努力度过难关。再次看到小品中的场景,周勇平联想起了自己的这段经历。

  为了更好地出发

  大年初一,周勇平难得睡到自然醒。往年在家,周勇平会跟着家人拜年走亲戚,而今年他更多地是居家休息,为年后上班养精蓄锐。

  大年初一一大早,张玉便赶到了单位值班,穿着羽绒服在户外巡查。“我感觉春节的魔力在于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天中午,单位里的姐姐看她一个人在外过春节,专门请张玉吃了冒菜,其他同事也给她带了很多零食。

  过年期间,赵悦还带着自己的学生一同到乡上的餐馆吃麻辣香锅。这也是她春节期间为数不多的活动。2月19日是返乡过年教师的回校时间。“快开学了,我得提前准备下学期的教学。”

  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就到了新一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续签的时间,这些年轻的志愿者中很多人也要开始考虑下一步的人生安排。

志愿者合照(受访者供图)

  瞿宗浩还记得刚来西藏的时候,听说身体素质越好的人高原反应越强烈。学体育的他第一天便头晕恶心,感觉像是发烧了一般,完全没法下床活动。现在的瞿宗浩已经完全适应了高原环境,只是运动时中间休息的时间会稍多一点。

  “来到这最大的收获是能够从这些工作经验和人生阅历丰厚的前辈身上学到很多东西。”为此,瞿宗浩计划续签满三年,多一些扎根西部自我成长的机会。

责任编辑:李彦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