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支教感悟:走进家庭融入生活应为教师行动自觉

 

2019-01-10 11:15:00   来源:中国青年网  

  在临近期末考试之际,我(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刘睿)跟随大堰中学的老师对班上已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开展了家访活动。此次家访触发了我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支团成员与家访学生家庭合影。刘睿 供图

  “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在日常的教学中,我总是抱怨班上部分同学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热情不高涨。通过此次家访,我才明白,每一位同学的家庭情况都不一样,家庭情况影响着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这就说明,对乡村中学的教师来说,光抓好课堂教学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谈教育、融进学生的生活想问题、走入学生的家庭做工作。我想,做到这一点,既是乡村中学教师的职业操守,更是乡村中学教师的行为自觉。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此次家访,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情况,也解决了我教育教学工作源动力的问题。我想,在我的支教工作中,帮助孩子们提高成绩是义不容辞的,但除此之外,我更应该教育引导孩子们珍惜学习时光,心无旁骛求知问学,沿着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的方向成长。让他们知道父母的艰辛不易,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恩与求知并重、报恩与成才同举。

  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最好的教育就是直达内心的教育。只有老师与学生以心换心,才能达到老师与学生“琴瑟和鸣”,否则,只能是老师“单丝不线”、“孤掌难鸣”。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这次家访,我虽然走在建始的青山绿水间,但是心中却感受不到“迷蒙了山川河流,静谧了岁月时光”的乡村闲适,感受到的只是力压千钧的重担。问题已经梳理清楚,接下来就要做好“后家访”的帮扶,针对学生“精准施策”、“分类施策”,让“心中常思学生之苦、脑中长谋帮扶之策、手上常出栋梁之才”成为常态!

  作者:刘睿,男,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二十届研究生支教团成员,现服务于湖北省恩施州建始县大堰中学,任八年级三班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