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各地动态 >> 正文

志愿说:精准填表就是在做实事干大事挑难事

 

2017-09-08 09:15:00   来源: 中国青年网   

  近日,《人民日报:基层干部把过多时间用在填表中,是痛心的浪费!》一文在微信朋友圈火了起来。作为一名奋斗在南疆连片特困地区的西部计划志愿者,我并不这么看。精准扶贫的前提是精准识别,所以把过多时间用在填表上,是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其实是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不肯花时间,倒是显得有些急于求成,甚至拔苗助长。至于精准扶贫沦为精准填表,实际上是出于完成任务心理,缺少担当精神,既让自己疲于应付,也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我们大学生志愿者在村子里也讨论过,填这些外人看起来“乱七八糟”的表到底有没有用。扶贫档案上有住房面积、家庭人口、劳动力、受教育程度、生计、健康、交通等基本情况,通过厘清这些逻辑关系之后,我们就能知道贫困户需要什么,就能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扶贫。所以,精准填表,看起来似乎很形式化,实际上非常必要,其实也是在做实事,更立足实际。

  但是,我们不能为了填表而填表,我们的任务是通过填表了解贫困户基本情况,通过精准识别实现精准脱贫。虽然国务院扶贫办发文要求减少填表报数,但是有些数据必须了解清楚。如果我们带着关心群众疾苦、了解群众需求的目的,对自己包户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像自己的亲人一样帮助他们,那么,不管上级发什么形式的表格,我们随时都能提供数据,还怕填各种表吗?你要想填好表,功夫在填表之外。填表是一个程序性的东西,把表格填好了,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如果连表格都填不好,我认为精准扶贫就会真的流于走形式、打乱仗。

  我自己学的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学专业,就是要求精细化的实地调查,不是了解大概、差不多,不能只是自己知道个大概、自己心里明白,而是要让别人看得清楚明白,让别人信服。考虑到干部的流动性问题,如果我们能够把档案搞扎实,任何人一看就明白,这样以后谁接手扶贫工作就省心。在新疆这样的文献资料总体远远少于内地省份的地方,甚至有的地方很少为人所知的情况下,越需要逐村逐户调查,积累国情档案,为治国理政服务。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当前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可是至今有的地方还没有把人口摸清楚,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所以,精准填表看起来是小事,实际上也是在干大事,这也符合我们青年志愿者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的初衷。

  古人云,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准填表、建档立卡,贵在精准,是历史的巨大进步。不入户,甚至不多次入户,在办公室填表就会闹笑话,也没有达到精准识别的目的。至于连“脚都没有时间沾泥”,实际上在工作中有一个分工问题,入户填表之后,总得有人整理、核实、完善,比如看看入户时是否只顾记录而违背了常识。况且,入户走访也是一个技术性问题,比如问到收入情况,可能连群众自己一时也弄不清楚,这就需要我们走到群众中去,多和群众接触,深入了解实际情况。我实在想不明白,如果“脚都没有时间沾泥”,这表怎么填,填的表怎能让人信服呢?

  很多人都不知道,在我们新疆,建档立卡的工作量要比内地大得多。特别是在南疆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村干部几乎不会汉语,汉族干部几乎不会少数民族语言,不仅贫困户基本情况很难搞清楚,连干部之间的交流都受到影响。这样导致建档立卡效率低,准确度也不高,徒增工作量。最近我去复核的一个村子,前几年的建档立卡工作错误实在太多,几乎要重新识别一遍。人民日报痛批的情况,实际上在新疆面临更多的困难。所以,新疆等西部民族地区的精准填表工作,既是惠民实事,也是大事难事。

  习近平总书记说,大事难事看担当。殊不知,那一张张扶贫表格,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困难群众的领袖情怀,见证了党领导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历程。那一张张扶贫表格背后,不知道有多少基层干部和群众血肉联系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温情故事。只有我们心中装着困难群众,想着群众的困难,才不会为了填表而填表,才不会让填表变成苦差事,疲于奔命。只有我们带着感情,带着使命,敢于担当,枯燥又艰辛的精准填表工作才能干出成就感和幸福感。

  做好精准填表,精准识别,是对党和人民负责,是对同事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我怀着“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很荣幸能够在南疆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主战场,为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干。作为一名党员志愿者,我将不忘初心,植根新疆大地,发挥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的优势,以做实事干大事挑难事的担当精神,把建档立卡工作做细做实,为南疆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服务,为国家积累国情档案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

  (作者,牟桃,中山大学人类学硕士,2016年西部计划志愿者,现服务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皮山县。)

责任编辑:李彦龙